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个全国第一!贵州石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6月21日,记者从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举行的2020年贵州省石斛产业推进大会上获悉,截至5月底,贵州石斛种植面积15.95万亩,较2019年底新增种植2.03万亩,完成2020年新增种植3.5万亩目标任务的58%;石斛干花产量123.55吨(其中铁皮石斛10.03吨、金钗石斛113.52吨),鲜条产量8097.73吨(其中铁皮石斛1002.73吨、金钗石斛7095吨),产值21.61亿元。石斛近野生种植面积、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和金钗石斛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产业革命决策部署,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推动石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3d275d2703753a6a1a4b16ff19d4e4d.jpg


  我省坚持“五个强化”抓具体抓深入:


  强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全省标准化近野生石斛种植基地建设,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赤水、锦屏、安龙等22个县(市、区)80个近野生石斛种植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石斛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县(市、区)有18个;赤水市、锦屏县、安龙县、沿河县、荔波县、独山县等6个省级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均超过5000亩,其中赤水市金钗石斛种植面积达9.17万亩,初步形成以赤水市为核心的金钗石斛产业集群,以及黔西南、黔南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产业集群。


  强化科技研发。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639万元,支持石斛基因库建设、有效成分检测、药食两用检测、院内制剂研发、临床试验、产品研发等12个项目。推进石斛种质资源保护和重点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加快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优质种苗就近供应能力,鉴选出遗传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优异、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石斛优良品系。抢抓铁皮石斛纳入药食同源试点机遇,重点推进石斛后端产品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开发石斛水、石斛养生汤、石斛面条等食品、保健产品,试制了石斛酒、发酵饮品、复配茶、代餐粉等。


  强化技术服务。制定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药材春季生产指导意见》,成立省市县乡四级组成的专家技术服务组,针对“种、管、收”关键环节制定技术培训方案,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创新培训方式,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培训,开通贵州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电话平台,向种植户和农技人员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短信,利用电话、微信开展线上培训,指导经营主体、药农做好药园管理。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05次,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c4253d243c95100e986897b799644a2.jpg


  强化产销对接。加强品牌打造,赤水金钗石斛、安龙铁皮石斛、兴义黄草坝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注册首草、黔帝龍草、丹霞仙草、永斛源、赤斛情等20多个商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新华社、中国食品报等中央媒体和多彩贵州网、贵州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对接合作,不断提升贵州石斛品牌影响力。对全省80余家石斛经营主体进行调度,加强与工信、商务、中医药局等部门对接沟通,合力做好产品销售工作;省内在贵阳、黔东南等地区开设宣传展示窗口,省外在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开设展销窗口;在高速、机场等渠道进行宣传推介,积极向省外事办推荐达到出口标准的企业产品,全方位拓宽销售渠道。据产销调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累计销售石斛鲜品875.49吨,金额1.5亿元;石斛干品32.18吨,金额1.48亿元。


  强化利益联结。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全省石斛企业(专业合作社)已达8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全力挖掘本省优质地方种质资源,强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加快优质、抗逆、高产、符合市场需求新品种的选育与认定;集成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加快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升优良种苗供应能力,解决我省石斛生产用种问题;进一步抓好标准化种植,抓好后端产品研发,加快以石斛为原料的药品、食品等产品研究,以石斛饮料快消品为突破口,开发“石斛+”系列产品,延伸石斛产业链,拓展石斛市场;进一步抓好产销对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算好石斛产业丰收账,确保农户通过石斛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钺洁

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