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党建引领 干群齐心!乌蒙“飞蛾”破茧化蝶

CshKQV7tzzOAbg-rAAB6fPYId2c481.jpg


  春蚕吐丝作茧之后化为了蛹,蛹突破茧壳的束缚就变成了蝶,这是宿命;一个名叫飞蛾的村庄,突破贫困的桎梏,展翅而飞,这是使命。


  平均海拔1900米的飞蛾村曾是贵州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玉龙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该村总人口398户1667人,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20户509人,历史贫困发生率为30.53%。


威宁自治县玉龙镇飞蛾村一角


  壁立千仞、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恶劣条件让该村陷入了长期的贫困“魔咒”,产业凋零,生活艰难。


  有多难?“以前兜里揣两块钱去赶集都是紧张兮兮的,还不知道要咋个整。”谈起过去的日子,正顶着烈日为烤烟锄草的76岁村民卯照荣放下手中的锄头,打开了话匣子:“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山沟水,趟的是毛沟路……”多少年来,摆脱贫困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渴望。


  穷则思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条条宽阔硬化的通村路打破了飞蛾村通往外界的束缚,15.6公里的组组通水泥路串通了各个村民小组,在牛棚镇邓家营水库至玉龙的水权交易项目覆盖全村的基础上,修建312个小水窖、4个提引工程解决了饮水难问题,历年来实施的危房改造项目370户全部完成入住,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威宁自治县玉龙镇飞蛾村通往外界的通村路


  变则通,通则达。“现在兜里揣个200来块钱,我都懒得去赶集,一户人的生活水平至少是以前的30倍!”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卯照荣把烤烟种植面积发展了30亩,保守估计,除去生产支出,今年净收益将不低于15万元。


  在飞蛾村,像老卯一样勤劳苦干的群众不在少数,然而,“缺少发展思路”成了许多村民脱贫摘帽的桎梏。脱贫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如何让党组织站到脱贫攻坚“前台”?重在擂劲鼓出重拳,通过党支部引领来为脱贫攻坚插上“硬翅膀”。


  2019年6月,55岁的肖冰主动请缨来到飞蛾村担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玉龙镇党建办负责人何达跃也被选派至飞蛾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盘旋在威宁自治县玉龙镇飞蛾村的挂壁公路


  “我们通过微夜校、教育培训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熟悉政策,再通过务实的工作作风来带动大家一起参与脱贫攻坚。”肖冰说,这次“调整”,彻底改变了组织的涣散形象,盘活村支两委班子,全面提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干群拧成一股绳,齐心战脱贫。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村子上下干劲十足,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成立飞蛾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120户贫困户、部分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加入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


76岁的村民卯照荣正在锄草


  有思路才有出路。合作社养殖生猪269头,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尤加利200亩、辣椒120亩、烤烟80亩。此外,还利用生猪养殖项目的收益部分资金购买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和一台装载机,选取懂建筑、懂机械的人员负责管理,负责村内群众院坝硬化、串户路硬化以及对外承包经营,三个项目的利润全部按比例用于贫困户分红。


  爬上生猪养殖场背后的小山坡望去,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在尤加利种植基地翻土除草。“之前在合作社养猪,每个月工资3000块钱,现在种尤加利,一个月也有2500元,两个人都有事做,脱贫是没得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秀花说,她和丈夫田井男都在家门口就了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对摆脱贫困信心十足。


参与尤加利种植的村民张秀花正在田间休息


  合作社的崛起和发展给飞蛾村带来了福音。“经过一年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几乎为零上升到了130万,合作社也实现盈利30万余元。”何达跃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给贫困户分红54000元,第二季度给贫困户分红55900元,解决了本村65户92人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4100元。


  截至目前,全村已全面高质量补齐“3+1”短板,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所有贫困人口都达到脱贫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900上升到现在的12000元。与此同时,飞蛾村党支部也被评选为全省公示表彰的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曾经的“飞蛾”撕下了贫困落后的外衣,华丽蜕变成蝶,向着全面小康展翅高飞。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阳 刘蓝婴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