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强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

微信图片_20200620121914.jpg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支撑,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近日,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重要举措。


  6月19日,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对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作了解读,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贸促会分别就十大工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6月19日,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 旷光彪 摄


  ——解读——

  恰逢其时: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抓紧抓好。“十三五”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全省服务业呈现出总量明显提升、速度保持稳定、业态极大丰富的良好态势,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723.7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430.33亿元,年均增长10%,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从GDP构成看,服务业占比已超过一半,2019年达到50.3%,比2015年提高5.5个百分点。从市场主体看,2019年服务业市场主体达257.13万户、注册资本5.09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83.8%和68.9%。从吸纳就业看,2019年服务业就业人数595万人、比2015年增加125万人。从税收贡献看,2019年服务业税收收入1434.27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7.6%。服务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市场活力提升的动力源、新增就业的容纳器。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省服务业遭受重创。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应对、迅速行动、精准施策,深入扎实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等应对疫情的各项举措,第一时间出台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17条、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10条、助推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复工营业20条等政策措施,全力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危中有机,疫情对服务业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逆势成长。我们抢抓机遇、用好机遇、转危为机,在优化存量、引进增量中推动服务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2位,占GDP比重达到55.5%,为全省经济加快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为推动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贸促会等部门和单位起草了《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并起草了各工程的专项行动方案,省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和常务会研究讨论服务业创新发展。近日省政府已正式印发《行动方案》,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了各专项行动方案,形成了1个总体行动方案、10个专项行动方案共同构成的“1+10”服务业创新发展政策体系。《行动方案》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省以“农业主抓12个特色优势产业、工业主抓十大产业、服务业主抓十大创新发展工程”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崭新蓝图:全力铸造新引擎


  基本思路


  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创新体系和激发市场活力为基本立足点,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强大引擎,以服务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加快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新兴服务行业跨界融合,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构建以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大众化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重要支撑。


  主要目标


  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的能力逐步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加快涌现,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重点项目投资850亿元,企业达到55万户左右,就业达到600万人以上,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比达到75%。


  到2021年,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投资940亿元,企业达到62万户左右,就业达到630万人以上,增加值达到9600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比达到76.5%。


  到2022年,服务业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效能与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适应,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投资突破1000亿元,企业达到70万户左右,就业达到660万人以上,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比达到78%以上。


  重点产业


  注重把握规模大、潜力大、影响大等要素,综合考虑服务业各行业产业发展规模、税收就业贡献、市场主体数量、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提出了大旅游、大数据融合、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十大工程。


  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进程,着力推动业态、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实“三增一降”(增加入境游客、增加过夜游客、增加购物,降低投诉量)为重点,到2022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左右,重点项目投资468亿元,企业达到5万户,就业人数达到85万人,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70家以上。


  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工程,以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重点,到2022年,大数据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数字经济增长12%左右,重点项目投资111亿元,企业达到5万户,就业人数达到9万人,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水平指数达到45。


  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以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运动、健康宣教、健康旅游、健康食药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医学救援等配套、关联服务产业,到2022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80亿元,企业达到11万户,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


  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工程,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到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36亿元,企业达到1万户,就业人数达到9.5万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的企业数量增至70家。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以着力提升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为重点,到2022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60亿元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3.5%左右,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重点项目投资112亿元,企业达到2.7万户,其中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80户,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


  现代商贸创新发展工程,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城市消费商圈,加快发展新零售为重点,到2022年,现代商贸业增加值达到205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160亿元,企业达到38万户,就业人数达到415万人,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服务进出口额增长15%左右。


  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以提升应用技术研发、综合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到2022年,科技研发业增加值达到29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9亿元,企业达到3.8万户,就业人数达到8.5万人。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深入推进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多彩贵州”品牌为重点,到202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总资产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就业人数达到36万人以上,重点项目投资18亿元,法人单位达到5万个左右。


  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以加快打造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品牌,构建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到2022年,建成30个健康养老小镇、15个养老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投资39亿元,企业达到0.13万户,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打造100个县级以上示范性养老机构。


  会展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以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会展品牌,提升会展服务能力为重点,到2022年,会展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8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760亿元,企业达到2万户,就业人数达到22万人,全省会展业市场化率达90%,专业化率达70%。

  政策措施

  从放宽准入限制、优化政务环境、创新监管方式、加大财税支持、培育骨干企业、增强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比如,落实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及配套措施,确保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视财力增长情况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安排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各类政府性基金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融资支持;每年遴选出30户左右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从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每户50至100万元奖励;对新入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补助。


  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省领导任副组长的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领导小组,统筹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这为十大工程的强有力统筹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手明确:项目化落地落实


  为推动十大工程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落地落实,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宣传、科技、民政、商务、文旅、卫健、大数据、金融、贸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梳理了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


  抓好重点项目,打造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梳理出重点项目422个、总投资9221亿元。其中:大数据29个、624.46亿元,大旅游168个、3994亿元,大健康35个、746.15亿元,现代物流64个、462.47亿元,现代金融4个、706亿元,现代商贸53个、990.15亿元,科技研发9个、138.5亿元,文化产业44个、547.16亿元,养老服务14个、948.3亿元,会展服务2个、63.8亿元。既抓在建又抓新开工,既抓建设又抓招引,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投产,一批新项目加快引进落地。


  抓好重点企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综合考虑营业收入、税收等情况,明确了255家重点企业。其中:大旅游72家,大数据25家,大健康11家,现代物流23家,现代金融29家,现代商贸14家,科技研发18家,文化产业52家,养老服务8家,会展服务3家。通过深入推进“四转”工程、“千企引进”工程和产业大招商,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枝繁叶茂”的服务业主体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抓好重点平台,打造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载体


  目前,省级共认定了七大类8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2个,大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8个,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集聚区29个,大健康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区9个,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18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1个,综合保税集聚区1个。服务业相关领域共获国家各类试点、示范、授牌64个,包括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首批体育旅游示范省、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等。将用好这些试点示范和平台,突出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规模集聚,加快我省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6月19日,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对方案作了解读,并答记者问。旷光彪 摄


  ——答记者问——


  问:贵州省下一步将以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等10个领域为重点,推动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带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请问,下一步贵州如何适应新形势、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小落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全省旅游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造“双一流”目的地,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一是着力推动格局创新。出台《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着力打造“五省五带”(避暑省、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山地户外运动省,布局建设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带),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区20个以上。二是着力推动投融资创新。建立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及客商库,谋划打造一批“亿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核心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文旅投资达到2000亿元以上,扶持发展100家文化和旅游骨干企业,推动重点文旅企业争取上市。三是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打造避暑休闲、温泉度假、康体养生、山地旅游、桥梁旅游等新产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体育旅游示范区。四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动国有旅游企业转企改制,培育壮大一批国有旅游企业、发展一批中小微文旅企业。高质量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五是着力推动宣传营销方式方法创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走出去。用好省内外重大国际活动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坚持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六是着力推动服务创新。大力发展满意旅游,提升文化旅游监管治理和服务水平,坚决打击文化旅游违法违规行为,让多彩贵州之旅更加顺心、安心、放心、开心、称心、舒心。


  省大数据局: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1,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3。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个重大突破”,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抓工业智能化改造。围绕磷化工、白酒、煤炭、装备、等重点行业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建设,推广应用工业软件和工业APP。2020年,新建或提升1000个工业软件和应用系统。二是抓农业产销智慧对接。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数字化、销售终端智能化、产销对接智慧化,建成全省农产品产销智慧对接平台,助推“黔货出山”。2020年,建立300个农产品产地物联网点。三是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区块链、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通信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战略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建设5G基站2万个,培育认定大数据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5户以上。四是抓数据融合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平台经济、无接触经济、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新业态,2020年,平台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力争在各个业态发展上实现突破。五是抓大数据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内培外引”并重,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力争更多优强企业落户贵州。同时强化对本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全省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20年,引进500强企业3至5户。六是抓数字化治理。推动“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加快大数据在助力脱贫攻坚、劳务用工精准匹配等方面的应用。2020年,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省卫生健康委:我们将重点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六大板块全力推进大健康创新发展。健康医疗方面,完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推动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西南医学检验中心、省传染病院、省妇幼保健院等一批代表性项目,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实施新一轮“黔医人才计划”和“银龄计划”。健康养生方面,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产品,加快培育中医药养生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候鸟式、疗养式、休闲式、田园式康养小镇,逐步把我省建设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康养中心。健康运动方面,打造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打造10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品牌赛事。健康宣教方面,构建省级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完善省市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康旅游方面,创新健康旅游服务模式,将医、养、游有机融合,打造一批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健康食药方面,重点加大对食药物质研发和成果转换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打造党参、铁皮石斛、天麻、杜仲叶等一批药食两用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药食两用产业。为切实保障6大板块任务有序推进,将着力办好4件事:一是做好“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推动成立省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和设立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基金。三是强化先行示范,实施“3个30”产业示范工程。四是打造贵州大健康国际品牌。


  问: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实力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请问我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科技服务创新、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有哪些重要举措?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全力以赴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年活动。今年以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贵州证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贵州省2020年金融服务创新年方案》,扎实开展提升金融服务民营经济质效的金融服务疫情防控专项行动、聚焦脱贫攻坚深化金融服务进市州、创新推广大数据金融产品等十项重点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出台了金融业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条等政策,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二是建立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会。今年,已召开2020年贵州省春季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周活动,共计签约项目482个、金额4885.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切实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省科技厅:近年来,我省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22位升至2019年第16位。下一步,将重点要抓好3项工作:一是着力提升科技研发及服务支撑能力。围绕重大需求,完善技术榜单发布机制,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发布机制。加快培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以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为主业、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务集聚区和双创示范基地。二是加快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按需择优部署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种质资源库、科学数据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贵州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引擎。推进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产业优势细分领域的平台型孵化载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支持引进高科技企业或一流科研团队在黔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推进社会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推进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建立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省发展改革委:近年来,贵州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县县通高速、市市通机场,组组通硬化路,90%的市州通高铁,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下一步,推动物流创新发展,具体将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物流枢纽和园区建设。统筹推进贵阳、遵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快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加快双龙—改貌、遵义黔北、贵州(昌明)等重点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园区物流配套能力。支持各市州在关键节点重点布局建设、改造提升1至2个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园区。加快实现县域物流园区全覆盖。二是强力推动“黔货出山”冷链物流建设。积极推动贵阳市、遵义市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三是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打造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区域示范企业,招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到贵州设立分公司。四是着力完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发展水铁、公铁、陆空联运,推动供应链物流衔接。全力推动重庆经贵阳至北部湾双层集装箱铁路大通道和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物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大幅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问:在现代商贸、养老服务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既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省商务厅: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以促进便利化消费为核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城市消费商圈。二是将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进口商品展销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消费。三是积极支持贵阳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是支持各地开展“消费促进月”、购物节、年货节、汽车展销等展会促销活动。加大力度活跃汽车消费。五是支持发展5G手机、4K/8K超高清数字内容、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消费服务和产品。六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推进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升级。


  省民政厅:我们将紧紧围绕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养老基地和国际一流康养目的地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出台《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加快编制《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推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二是强化养老服务发展效能。推进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32亿元联合融资贷款支持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支持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养老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三是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效能。强化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推进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省级、区域级、城乡级三级统筹,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四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借助世界银行和法国开发署专家资源,帮助贵州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到2024年,培训养老服务相关从业人员37000人。


  问:我省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次又将文化产业作为服务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的重要产业,请问在文化产业助推全省脱贫攻坚方面有什么创新的做法和亮点?


  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工作将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持续深入组织贫困县(区)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6年我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率先在全国创新走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四年来累计扶持贫困县(区)文产项目54个,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实现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全覆盖,项目类型涵盖民族服饰加工、手工艺品制造、吉他生产、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医药、古法造纸等多个业态,在引导支持贫困县(区)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加就业促进增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通过加大创意设计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连续五年组织举办多彩贵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了一批文化创意设计产品。今年,将以“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为主题,聚焦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系列产品和“9+3”贫困县(区)绿色生态产品,对各类产品的外观包装进行文创设计,深挖产品文化内涵,提升包装设计水平,扩大市场影响,促进消费扶贫的效果。


  问:我省首次将会展服务作为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一项专项行动。请问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会展服务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省贸促会(博览局):为把我省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性夏季会展中心和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四季会展大省,将重点实施八大任务。一是打造一批品牌会展。高规格、高质量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国际性会展活动,重点申报在贵阳市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A2+B1类)。二是培植一批优质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专业化本地会展企业,吸引一批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来黔发展,成立一批会展行业社会组织。三是建设一批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加快改造升级一批现有会展场馆,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会展设施体系。四是构建一条会展产业链。打造以会展企业为龙头,交通、物流、通信、金融、旅游、餐饮等企业为支撑,策划、广告设计、印刷、安装、租赁等企业为配套的三大板块企业为主体的会展业产业链。五是建设一个会展大数据中心。成立省会展大数据中心,搭建会展业大数据技术和开发应用平台。六是组建一个会展集团。设立省级国际会展集团。七是开辟一条会展发展绿色通道。推进会展业绿色服务通道建设,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八是建立健全一套会展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推进会展业发展立法工作。建立会展统计调查制度。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淑宜 刘力维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