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让地下的数据亮出来用起来 ——贵州数字地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眼下,贵州大数据的运用如涓涓细流,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人们感到比较陌生的地质行业也运用自如。


  如今,地质部门的地质勘探和分析工具升级为无人机、奥维地图、卫星定位、北斗云监测、BIM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为地质工作的精细化高效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等多领域服务保障。


1:5万龙洞堡幅三维地质高程模型


  近年来,贵州省地矿局积极融入大数据产业,探索 “地质+科技+大数据” 模式,发展数字地质。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结合,实现了地勘产业向高新产业、综合产业转型迈进的发展之路。


  城市发展  “三维地质”向你走来


  今年5月,由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承担的贵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岩溶地区地下水与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通过专家开题论证,同意该项目的正式实施,意味着贵州地勘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城市地质工作步入新阶段。


  岩溶地下水是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行的一大障碍。该项目需要分析贵阳市轨道交通线路地下水的变化规律等,提出贵阳市轨道交通抗浮水位的计算原则,最终为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及后续其他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早在2014年,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之际,贵州地矿就启动了数字地质服务进程,开始进行岩溶区三维地质建模、城市地质数据平台技术应用探索,6年来取得了高速发展。


  2016年,贵州地勘院与中地数码合作,探索岩溶区复杂地质结构三维地质建模,通过完成贵阳市1:5万“龙洞堡幅”三维地质建模,初步验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建模可行性,为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了一些解决方案。


  同年,该院与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地质大数据开发科研平台,针对地质大数据开展数据集成、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充分挖掘潜力、实现优势互补。

  

北斗云监测系统


  数据库+智慧监测 智能化防灾减灾


  专注行业前沿,以技术革新驱动贵州地勘跨越发展。曾经,地质工作人员的常用工具是罗盘、地质锤、放大镜。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传统领域的地质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6月初,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FAST台址区骤降大暴雨,部分地区的6小时降水量高达200毫米,地灾防治形式严峻。省地矿局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对FAST台址及周边区域的三条进场道路边坡开展应急调查工作。


  此前,省地矿局还运用“北斗云”监测技术和BIM技术,成功实施贵州省普定县老鹰岩特大型崩塌防治工程,为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贵州地矿与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贵州北斗云环境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以探索“地质+科技+大数据”发展新模式,开展贵州省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运用“北斗云监测系统”针对贵州环境地质特点开展专业监测工作。


  2018年,省地勘院组建贵州地矿BIM技术中心,建立了贵州地勘“私有云”平台。运用BIM+云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和数据资源的聚合分析,有效提升了设计质量和勘察、设计、施工协同效率。


  推出无偿服务 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社会发展需求,用专业技术服务贵州发展。6月3日,贵州省地矿局发布《关于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的意见》,即日起向贵州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9个方面共46项无偿地质技术服务,发挥地质工作技术支撑作用,助力贵州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据了解,贵州地矿致力打造精品工程、民生工程、绿色工程,先后完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的选址、初勘、监测;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一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贵州省小城镇喀斯特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参与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地下水工程;完成盘县、赫章、罗甸等十多个县(市)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与地质灾害调查区划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靖晓燕 刘苏颉

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