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路上的贵州是什么颜色?

  黔途宏伟多壮志,誓让轻舟过重山。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惊喜地发现,贵州已经变了:产业更强、城市更美、青山更绿、生活更美、形象一新。


绿.jpg


  在贵州,茶叶是践行绿色发展、培育生态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700万亩茶园,唤醒了贵州无数个山头,满目茶海、满眼苍翠。目前,贵州茶叶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情况抽检中连续8年合格,居全国前列。2019年,贵州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其中贫困户34.81万人,实现脱贫17.46万人,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黄.jpg


  贵州刺梨被誉为“维C之王”,是第三代水果中的代表,其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贵州,品质优良。目前,贵州刺梨人工种植规模达176万亩,产值规模已突破了10亿元。带动6.48万户、21.71万人增收。刺梨产业现已经发展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的健康时尚生态产业。


白.jpg


  贵州银饰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创新,代代银匠艺人的薪火传承,每一件银光璀璨的精美饰品,均是凝聚银匠智慧、技艺和情感的匠心之作。如今,一群对银饰孜孜不倦的银匠手工艺人,技艺越来越精湛;众多作坊及企业正茁壮成长;产业链的营销体系、相关渠道和平台日趋完善……贵州银饰这块独具魅力的“银字招牌”,其绚丽银光散射四方。


蓝.jpg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三大印花工艺之一,2013年起,贵州省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引导广大妇女走出了一条依托独特民族文化资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创新发展之路。以安顺为例,在其所属的镇宁、关岭、紫云等区县的苗族、布依族村寨,从事各类旅游蜡染作品生产的作坊达百家之多。其产品广布安顺各旅游景点,并批量销往全国很多城市和景区,以及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


红.jpg


  遵义,这片红色热土,山有故事,河有传奇。无论是书写转折的红色小楼,还是千峰万仞的雄关险隘,都熊熊燃烧着不灭的红色火种,矗立着一座座信仰丰碑……近年来,遵义始终以“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模式,坚持红色传承。2019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5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0%。


紫.jpg


  金钗石斛是国家二类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以茎入药。赤水人,“以石为媒”利用金钗石斛附石而生的特性,探索创新自然栽培+垒石栽培法,充分开发利用闲散荒山荒地,实现金钗石斛种植不占耕地、不占良田。赤水市扶贫办数据显示,金钗石斛产业直接带动4050户12604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止2019年,有效利用13个乡镇202个村民组8.6万亩荒山荒地进行种植,荒山荒地种植金钗石斛覆盖率达92.86%。

棕.jpg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达5304种,全国排名第四。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的“苗药”,90%以上的药材集中在贵州。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中药材(不含石斛、刺梨)总面积542.85万亩、总产量127.52万吨、总产值108.83亿元。中药材种植带动16.42万户贫困户、52.61万贫困人口增收。


  贵州的绿,是目之所及,生态接连着产业。贵州的红,是火红的日子接连着大好河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策划 齐青杨

文字 周梓颜

海报 聂靖文

责任编辑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