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身残不坠青云之志!遵义“独臂”村民用一只手“重启”精彩人生


  6月15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媒体团走进贵州遵义汇川区丙安镇,烈日当空,一位“独臂”村民的出现,便迅速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他叫刘青平,穿一件灰色短袖,留着干净利落的寸头,跟健硕的左手相比,右边袖子显得空落落的。

IMG_7730.jpg

刘青平


  9年前的冬天,在当地一家竹子切片厂务工的刘青平。因厂里的机器出现故障,在检修机器过程中突发意外,让他永远失去了右手。


  祸不单行,也是在那段时间,妻子患上帕金森综合症,瘫痪在床。大女儿患上癫痫,甚至连家中老父亲不幸脑梗发作,入院治疗。


  接踵而至的噩耗,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哈我真叻想死了,动了好几次念头,但一想到自己走了倒是一了百了,屋头亲人该啷个办?”回想起那段岁月,刘青平感慨万千。


  家庭突遭巨变,面对家里两位年迈的老人,患病的妻子,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失去右手的刘青平并没有因此倒下。


  背着妻儿老小,刘青平擦干眼泪,他望着自己的残臂暗暗发誓,“只有一只手,我也要把这个家撑下去。”


  没有了右手,刘青平开始苦练左手砍伐竹原料。但砍伐竹原料原本就是重体力劳动,他一只手砍伐,不仅更加吃力,而且因重心不稳,还常常跌倒。

IMG_7833.jpg


  “有时候,一个人摔倒在竹林中,感到钻心的痛。”但这些困难没有吓倒这位铁铮铮的汉子。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爬起来,慢慢地,他掌握了一只手砍伐竹原料的技巧,一年砍伐竹原料30吨,收入1万多元,他用一只手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在刘青平一家最困难的时刻,当地党委政府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并送来了救济粮。各级党员干部也经常来看望和帮助他们一家,共同帮助这个家庭走出难关。


  2014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刘青平一家通过精准识别,成为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以及党员干部们大力帮扶,让刘青平一家的生活逐步好转。


  但在刘青平看来,党委政府已经为他们做了太多太多,他们一家人也不能一味地“等靠要”。


  “我更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实现真正的脱贫、真正的富裕。”刘青平笃定地说。


  近年来,遵义市推广石斛种植,石斛种植劳动强度低,市场前景好,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产业,觉得很适合自己,决定发展石斛种植。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植石斛,刘青平无资金无技术,谈何容易?


  此时,当地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们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缺资金,帮扶党员干部帮刘青平申请产业资金、特惠贷,没技术,联系镇农技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手把手地为他传授种植技术。


  有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刘青平也是信心百倍。由于白天大多数时间,需要照顾患病的家人,他就选择在晚上打着手电筒干,常常忙碌到深夜。

IMG_7832.jpg

石斛


  搭建大棚、种植幼苗、移植上山……在刘青平的精心培育下,他家种植的石斛茁壮成长,


  “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已经给了我太多的关心和帮助,还有很多人比我还困难,只要自己还能干得动,就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


  现如今,在大家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刘青平已发展石斛种苗10余亩,原生态石斛种植近15亩,加上竹原料销售、务工等收入,一家人收入达到了5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身残不坠青云志,热爱生活永葆赤子之心。


  刘青平告诉记者,靠自己的努力有吃有穿,家庭和和睦睦,日子虽平淡却很幸福,这就是自己梦想中的小康生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雅萌 庞博 邓刚 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