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铁腕治水、铁腕治污、铁腕护河……贵州甜美甘泉成为百姓幸福之源

  “快看!有两只白鹭。”最近,正在贵阳旅游的外省游客汪玥指着远处,激动地向身旁的朋友说道。只见两只白鹭掠过贵阳的南明河上空,用翅膀轻轻触碰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作为贵阳人民的母亲河,随着水质的逐渐改善,人与自然幸福共处的美好画卷又一次呈现。


  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百姓幸福之本。


  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铁腕治水、铁腕治污、铁腕护河,全力解决农村用水之难,城市浪费之忧,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将一汪清泉送到了千家万户。


  “水困”到“水兴” “生命泉”为百姓解渴


  “我们这儿现在不缺水了。”陈文发边说边兴奋地打开自己家的水龙头,只见一股股水“哗啦啦”的流向盆中。


  平均海拔在1100米的桐梓县尧龙山镇尧龙山村,曾因地势过高,生态脆弱,降水留不住,客水不过境,农业基本靠“望天水”。


  为了让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补足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尧龙山镇党委通过做“实”动态监测、做“严”安全评定、做“劳”运行管护、做“强“信息共享、“做”好宣传引导五方面,实现“以水养水”,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615114649.jpg

修文县凉井村通水了,新安装到村民家的自来水(资料图片)


  66天!今年5月中旬,六广河的水被顺利地送到了海拔1200米的修文县凉井村。全村的2202户、6721人,彻底告别了“天花水”,“水比油贵”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喝上六广河的水,这次有水了,我一定要多喂两头猪。”一想到自家通上了自来水,今年73岁的周继能笑得合不拢嘴。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多山地丘陵,且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量的岩石裸露,以及土层偏薄,水留不住,丰水但缺水,百姓眼睁睁盯着水溜走,却无能为力。


  自2018年7月以来,贵州启动实施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截至2019年底,共建成225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升级改造小水窑6.95万个,解决了288.2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水污”变“水清” 涓涓清流为百姓送幸福


  “小时候,都不愿到河边来走,河道窄,河水臭,河面上还飘忽着垃圾。”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廖静玉说。


  涓涓细流缓缓流淌,有鱼翔浅底;沿岸杨花随风舞动,有“游”人嬉戏,这是现在的湘江河。


  人依水而居,水因人而灵。如今,廖静玉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在饭后和母亲一道在河边散步,吹河风,赏河景。


微信图片_20200615114720.jpg

湘江河(资料图片)


  2019年,湘江河两个国控断面打秋坪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鲤鱼塘断面年均值达到Ⅱ类水标准,虾子河水质明显改善,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共抓大保护,共推大治理。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继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全力保障我省水环境安全。


  截至目前,全省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49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45条,完成率91.8%;全省主要河流151个监测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从2015年的89.4%上升到2019年的98%;9个中心城市2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3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98.3%上升到2019年的99.8%。水质不断改善,涓涓清流早已为寻常百姓送去幸福之源。


  “水流”转“水留” 循环利用为百姓解忧


  去年,习水县淋滩村山上的山塘修好了,山下的甘蔗灌溉再也不缺水了,淋滩村最古老的红糖风味得以保存。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弱,“水味十足”的淋滩村因常年缺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收致富受到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615114833.jpg

在习水县淋滩村,工人师傅在熬制红糖(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习水县因地制宜,新建输水管道、维修大型山塘、设计灌溉面积,安装水表以控制灌溉用水用量,需要多少水,就放多少水。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2019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94,高于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标。


  多年来,农村有水留不住,城市有水到处流。拧紧城市“水龙头”,确保水资源循环利用刻不容缓。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原有污水处理站,增设一套净化处理设备,污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城市杂用水标准后,通过改建的中水回用管网,送至学生宿舍与教室的冲厕所,校园绿化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管道改造后,我们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近3000人,但每人每天的平均用水量却从209.3升下降到了126.4升!”谈到学校在节水方面取得的进步,教师陈宓十分高兴。


  今年3月6日,省人大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省首个节约用水地方性法规——《贵州省节约用水条例》。为保护我省水生态、破解水问题、保障水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生命因水的滋润而茁壮成长,水因生命的珍视而万古长流。爱水之人,必得水之“爱”,清澈的江河正徐徐流淌在黔贵大地,扮靓贵州的每个角落,成为贵州百姓的幸福之源。


文/贵州日报融媒体记者 申云帆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