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山乡处处业兴旺 喜看夏日胜春光 晴隆县产业攻坚战蹄疾步稳



  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坝区蔬菜基地,群众正在覆膜准备移栽茄子。


  进入雨季,黔西南州晴隆县山乡土地活泛起来了。


  被寄予致富厚望的花椒树,这几天正加紧移栽,全县计划种植的10万亩花椒,目前已种下7.2万亩;


  全县丰产的6.7万亩茶园充分吐芽,春夏秋茶采摘带动脱贫增收的计划将顺利实现;


  坝区和产业基地上,人们忙着抢收花椰菜、辣椒、食用菌等,运输车辆奔忙在山间道路和通往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上……


  切实贯彻落实三级挂牌督战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24个未出列村和1.12万未脱贫人口、11.34万已脱贫人口,打好预防脱贫不稳人口返贫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致贫阻击战,晴隆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抢时间、夺损失,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加工厂房,都是一派火热景象。



  辛勤育产业 今岁茶正香


  从长流乡搬迁到腾龙岭新市民社区后,贫困户黄丽丽在家门口的茶叶基地上实现了就业增收的愿望。


  “从正月一直采到十月,只要勤快,一年有十个月的稳定收入。”黄丽丽说,一年收入能有3万多元,“全家人生活用度都不用愁了。”


  在晴隆县,像黄丽丽这样联结在茶产业链上的2万余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今年以来,作为国家挂牌督战县和全省最后9个脱贫摘帽县之一,晴隆县立足山区农业资源特点和现阶段产业发展实际,明确“分区谋划、规模带动、长短结合、立体发展”工作思路,以做强茶产业为重点,同步发展其他区域特色产业。


  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置、全利益链联结、全生态链建设、全责任链落实”的发展思路,晴隆县围绕生态茶产业建设目标,实施基地建设、质量保障、品牌创建、渠道建设、加工升级、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七大工程”,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三次获益”和茶青销售多项增收;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建立“茶—林—灌—草”立体化生态系统,推广茶园间作经济林木、林下养殖等新型发展模式,调优茶叶产品结构;采取“精制厂+初制厂+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带动全县3万亩茶园开展夏秋茶生产,彻底改变过去只采春茶、增收渠道单一的局面;通过改造提升现有茶叶基地生产能力、机械化及标准化水平,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加大扶持力度等,促进茶产业发展为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


  “通过不断培育打造,我们的茶产业已具备了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基础。”县茶业局局长罗琳杰介绍,晴隆县目前累计茶叶种植面积达16.1万亩,现有茶叶企业200余家,配套建设的3000吨精制加工厂和14个新建初制加工厂已投入使用。按照规划,晴隆县将构建“1个育苗基地+20万亩生态茶园+20个茶青交易市场+30个茶叶加工厂+40个茶叶实体店及网店”产业布局,形成“良种繁育与供种—茶园种植管护—茶青原料交易—茶叶生产加工—大宗茶与名优茶销售—电商物流服务(网上+实体店)”产业链条,建立32个“一村一品”专业茶叶村,带动5000户贫困农户发展家庭茶叶种植农场,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


  辛勤育产业,今岁茶正香。至5月底,晴隆县已完成茶叶订单5555吨。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逾2.2亿元,带动就业80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2.2万户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80户2.62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种下花椒树 更待幸福长


  5月下旬以来,好雨入夜。茶马镇青山村民郑登南和乡亲们踩着松软的泥土上山抢种花椒,干得很欢。


  “前个月没有雨,我们着急得不行。”镇党委书记田志敬介绍,前期采用车辆拉水、人工挑水灌溉等方法,后期抢抓雨季加快进度,目前全镇已完成2万亩花椒种植。


  山高坡陡、石多土薄、谷深水低,工程性缺水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仅1.77亩。这是晴隆县的地理实际,也是产业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高海拔、多山、多坡地、温差大的地理气候,也为出产高品质花椒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晴隆县结合10万亩退耕还林目标科学规划,决定选择九叶青、顶坛青、大红袍等品种,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26个村高标准、规模化发展花椒产业10万亩。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引进晴隆县承业苗木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并由企业指导农户套种中药材、黄豆、辣椒等矮秆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保障群众收益。同时在阿妹戚托小镇规划打造集旅游、观光、康养为一体的2000亩花椒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延伸产业链条。


  疫情期间,在“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取”的号角声中,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抗疫情、战干旱,采取科学育苗、规范移栽、双层覆膜保水等方式,不断推进花椒种植进度。目前全县已完成花椒种植7.12万亩。按照挂果后亩产值最低3500元计算,预计3年后全县花椒产值可达3.5亿元以上。


  参与种植5个月来,郑登南边干边学,不但已获务工工资1万多元,还熟练掌握了前期种植管护技术。郑登南说,相比过去群众单干散干、懒种懒管,他对花椒产业非常有信心,“我家也准备种个10来亩,务工、创业,两头都挣钱。”


  运送红托竹荪菌棒


  特色产品俏 大步走四方


  连日来,晴隆县大山里接连传出丰收的喜讯:


  孟寨村1800亩艳红桃丰收了。从重庆、广西、云南等地前来购桃的车辆每天早晨守候在路旁现场交易,49户果农户均实现增收8万元以上;


  东方红坝区的花椰菜、青辣椒丰收了。作为黔西南州58个规模坝区和贵阳市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之一,坝区蔬菜直供贵阳及粤港澳大湾区,生产、销售及劳务薪酬、协议分红都有保障,百余村民每天欢喜劳作,笑语盈盈;


  联盟村的100亩红托竹荪即将投产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产品预售,合作社已收到来自广州、浙江等地的订单,丰收可期……


  未上枝头,已进城头。采取持续做优品牌占稳市场、以销定产稳定市场、直播带货扩大销售渠道、超前预售抢占市场等方式,第一波丰收季,晴隆县精品果蔬、特色产业纷纷走俏市场,群众赚得盆满钵满。


  深耕“八要素”,打好产业攻坚战。晴隆县按照图斑化种植、网格化管理、专班化推进、订单化销售的工作思路,规划以茶叶、花椒、特色粮食+、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五个规模化产业为重点,同步发展其他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引进19家龙头企业入驻带动208家合作社共同发展。已具雏形的产业不断优化组织模式,锦上添花;新调产业迅速落地,扎实推进;“特色粮食+”产业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数据显示,至目前,晴隆县薏仁米产业已完成播种5万亩,已签订保底收购协议4096户;高粱产业已完成播种2.3万亩,初加工仓储中心厂房正在加紧主体工程建设;烤烟产业已完成移栽2.51万亩,16个点175座烤房预计6月20日前投入使用;食用菌产业进展快速,林下经济食用菌产业2020年规划4000亩,其中红托竹荪预计6月中下旬投产,带动用工约7800人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约78万元。


  此外,特色养殖业势头强劲,其中生态养猪产业配套建设23个年出栏2000头家庭牧场已全部动工建设,3个大猪圈养殖点已完成进猪1046头;生态渔业已投放鱼苗308万斤,预计6月下旬投产,可实现分红494.8万元;3000万苗水蛭养殖项目建成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400万元以上,每年可带动群众务工收入376万元、土地流转收入20万元、入股分红69.81万元。


  从山下仰望,著名的抗战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盘曲而上,最终翻越高山通向胜利战场。而今,晴隆县正迎难而上,搭乘产业这趟“快车”,向着脱贫攻坚战最后的胜利进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俎宇 唐波 李允凤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