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守住底线谋发展 生态富民产业兴——绿色贵州书写美丽答卷

  【编者按】


  殷殷关怀寄黔贵。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5年过去,贵州扎实推进绿色贵州建设,成效卓著,形成了一大批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写下了百姓富生态美的贵州答卷。


  从一片茶叶身上,我们能看见绿色贵州的缩影。


  贵州“干净茶”种植面积连续7年全国第一;茶叶质量连续8年100%合格;今年1-4月茶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0.7%。这些不仅是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最好褒奖,也是贵州生态产业的最高荣誉。


  5年时间,贵州成功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高定位到强制度,从抓治理到兴产业,生态两字,深度改变着贵州。


  高定位


  “一区一论坛一战略”形成大生态格局


  2020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加快建设三大国家级试验区”。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第5次将牢守“两条底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自2015年以来,贵州牢记嘱托,将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坚实绿色发展步履,高定位、准发力,将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转变成了山水靓丽人民富裕的幸福地。


timg.jpg


  2016年8月,中央将贵州列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定位升级。


  2017年4月,贵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大生态”战略行动,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纲目之一,与“大扶贫、大数据”共同构筑了三足鼎立的重大战略行动格局。


  2018年7月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办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再次强调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出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会上表示,贵州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典范,十分期待贵州模式传遍全中国、传遍全世界。


  5年阔步,贵州借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形成了“一区一论坛一战略”大生态格局和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以及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开放“五个结合”的总体布局。


  强制度


  筑起生态保护高压线


  朗朗夏日,凯里市南花苗寨村委会热闹非凡。村民陆续赶来,为的都是同一件事——指认退耕还林地块。


  一间会议室里,五六张卫星地图在桌上摊开,图上红线标出了一个个退耕还林区域,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名。


  “这块地是你的,只能栽树。”村主任潘仁锋对一位村民说。按照要求,南花村要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退耕地块认定和苗木存活验收。


  绿色是贵州底色。以制度引导,贵州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步伐正在加快,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8.5%,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双提升。


  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2014年,贵州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


timg.jpg


  2019年,印发实施《贵州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为充分发挥制度利器作用,贵州建立健全评价考核、生态补偿、司法保障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省4697条河流(湖)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


  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年度评价”“年度考核”,并发布各市(州)绿色发展指数,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绿色“指挥棒”作用。


  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先后有18个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典型案例或公报案例。


  抓治理


  “幸福不动产”幸福不断


  焊接、砌砖、安装……仁怀市二合安龙场白酒污水处理厂施工程正进紧张进行。这是贵州省2020年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之一——仁怀市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废水实施工程。


timg.jpg


  仁怀是中国酱酒胜地,国酒茅台之乡,白酒企业数量多,产能不断扩大,原有废水处理能力日显不足。为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2017年8月,贵州投资4.6亿元,启动仁怀市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废水实施工程,覆盖茅台镇元木岩、上坪、杨万等15个村的1045家白酒企业。该厂投用后将切实解决茅台镇的核心酒区产区酿造废水问题。


  让生态环境成为贵州的“幸福不动产”。近年来,贵州强力实施“双十”工程,每年选取全省十大污染源开展治理,对磷化工、火电、煤矿、水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开展专项整治,完成十大污染源治理项目30个,完成十大行业治理企业1302家,有效解决了一批城市河道上下游、流域上下游、行业治理乃至全省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补齐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环保短板,实现了从脏、乱、黑、臭到“水清、岸绿、景美、空气清新”的华丽转变。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涉及问题整改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2019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98.5%,88个县级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98.7%;全省15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兴产业


  绿色GDP持续增长


  5月中旬,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十里刺梨沟刺梨花竞相绽放。


  伴随刺梨花绽放,茶香村进入旅游旺季。“太漂亮了,这里是花的世界。”这已经是贵阳游客张女士第3年来到茶香村观景赏花。


  深山里的茶香村,依托刺梨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万元,走上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年来,贵州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12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协同发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


timgEX3F2VTT.jpg


  今年3月,开阳经开区园区企业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与贵州庆瑞磷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以成立新公司模式,共投资4000万元建设年产60万吨半水石膏粉生产项目,标志着6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又一落地。


  2018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将磷石膏生产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贵州磷化工企业绿色转型。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深入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贵州加快推进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切实解决“磷石膏”处置这一世界难题,全省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达200多万吨,为实现磷石膏“产销平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贵州省“磷石膏”利用处置率达68.6%,极大地减少了土地和水源污染,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巍娥 刘苏颉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