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份孝心托起的甜“蜜” 产业 剑河观么镇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随着剑河县以食用菌为主导,开展“1+3+N”的产业结构模式后,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蜜蜂养殖业作为一项一劳永逸的低劳动高收益产业,逐渐也成为了剑河县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优先选择。在剑河县观么镇,近来悄然间开启着一波新“蜂”尚。


  青山水碧,野蜂飞舞。6月11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载满蜂箱的多辆三轮车依次驶入观么镇高雍苗寨的蜜蜂养殖基地内,因蜂箱并未封闭,些许蜜蜂从蜂箱的气缝中飞出,随后伴随着移动的蜂箱,一路追赶。


21312312312.jpg

  地势环境优异 非常利于蜜蜂养殖的巫烧蜜蜂基地


  今天是巫烧蜜蜂基地600箱蜂箱完全落成的日子,基地负责人万木豆、万耶条两兄弟为了能够让蜂箱早点搬运完成,特意叫了家里的多位亲戚来帮忙。“今天是最后100箱了!大家加油!”在万木豆的鼓劲下,大家分工合作,你搬我运,一转眼的功夫,车上的蜂箱便已全部被安放至基地的树林内。


21312312309.jpg

  万木豆家的亲戚正在将蜂箱运至林中


  “一个蜂箱搞好了都能持续产蜜十几年,这600箱的落成,管理得好,明年估计能有七八十万的利润呢。”万木豆看着基地树林内整齐安放的蜂箱,心中感慨颇多,当初若不是家里的四哥万水条教自己蜜蜂的养殖技术,加上自己的专研学习,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以前啊,我们家是木房,房梁上会有蜜蜂在上面筑巢。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便经常会去弄蜂蜜来吃,我母亲喜欢吃,我们几个兄弟都喜欢吃。”万木豆回忆起以前,一家人对蜂蜜的喜爱可谓是溢于言表。


21312312304.jpg


  万木豆家里有五兄弟,四哥万水条大学毕业以后,便回到观么镇新民村新民小学任教。因母亲和家人都喜欢吃蜂蜜,万水条每次进城赶集都会买一罐蜂蜜回来,在当时月薪只有几百块的时候,一斤蜂蜜都会卖到八九十块钱。


  “既然这么贵,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养试试?”本身对于蜜蜂颇感兴趣的万水条,便在任教之余,专研起蜜蜂的养殖,山上抓蜂,装箱,培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逐渐专研出自己的一套养蜂技巧,自己也在山中养殖了四五十箱的蜜蜂,保证家里人有蜜吃的同时,还能偶尔拿去卖个好价钱。


21312312314.jpg


  但随着工作的日益繁忙,四哥万水条管理蜂巢时间也越来越有限。而五弟万木豆对于蜜蜂养殖的浓厚兴趣,这也让万水条决定将技术教予五弟万木豆。


  万木豆从四哥处学大技术后,深度专研,从2016年起,从一开始的二三十箱,发展到后来的五六十箱,万木豆走遍了高雍苗寨周围大大小小的山丘,捕捉野生蜜蜂回家养殖。


21312312313.jpg

  万木豆正在检查蜂箱中蜜蜂情况


  经过4年多的摸索,万木豆的蜜蜂基地规模越做越大,蜂蜜品质也越来越好,慕名前来购买蜂蜜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销量最好的时候,一年的纯利润都有近10万元。但因销路和资金的有限,万木豆的蜜蜂基地在规模扩大上却遇到了瓶颈。


  随着观么镇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在得知万木豆所遇到的问题后,镇党委镇政府便积极协调有关单位,鼓励万木豆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仅帮助万木豆协调了首期发展的30万元贷款,积极争取了项目资金,还帮助万木豆寻找了蜜蜂销售公司,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万木豆对于扩大规模,发展产业有了更充足的信心。而更令万木豆高兴的是,家人对于他搞产业的决心,也给予的坚定的支持。不仅三哥万耶条放弃了去外地高薪就业的机会,跟其一起搞蜜蜂产业,家里的亲戚也都来到基地帮忙。一时间,整个家族的人都因为这个产业,而紧紧团结到了一起。



  “我老母亲已经81岁了,现在村里人看到她都说,你家几个儿子都养蜂了,你们家再也不愁没蜜吃了。”万木豆回想起村里人对母亲说的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目前,万木豆的蜜蜂基地蜂箱已全部落成,加上此前万木豆家几兄弟养殖的蜜蜂,万木豆的几个基地里一共养殖了蜜蜂蜂巢860多箱,在后续管理得当的情况下,预计年毛利润可达百万元。如今,观么镇全镇蜜蜂养殖已达1100余箱,蜂糖产业也正逐步成长为该镇的主打产业之一。


21312312311.jpg

  林下养蜂逐渐成为观么镇的特色之一


  在未来,万木豆还计划继续提高蜜蜂品质,在观么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发展蜜蜂深加工,寻找更多的销路,从而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欧阳章杰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