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互联网+旅游”:深挖“井喷”新能量

信息技术融合促进贵州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报道之三


  有人喜欢名山大川,有人喜欢名胜古迹。在贵州黄果树景区,从OTA(线上旅行社)平台上不断导入的游客大数据,让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同样“人山人海”。


  作为贵州最大的旅游IP,黄果树景区自2013年启动“黄果树+互联网+N”的旅游产业升级战略以来,已经生成了774万游客的消费者画像。依托这些数据,游客在行程中能得到更加优质、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景区则可在线上线下的营销服务中,联动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农特资源,从渠道、流量、品牌等多方面凸显区域经济领头羊作用。


  “我们是国内最早启用电子门票的景区,又在2018年就谋划启动了游客实名制。通过互联网订票、分时预约,游客拿着身份证快速进入景区,不用排队换票,也不用等待工作人员检票。同时也对景区人流量进行了有效控制。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旅游复苏中,可以说是运行成熟、优势明显,得到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贵州黄果树智慧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目说。


  今年“五一”假期,按照疫情防控需求,黄果树的单日游客容量不能超过其极限容量的30%。“因为免门票,我连续在网上抢了两天才预订到,不过来了确实舒服,人不多,感觉安全放心。”游客梁小姐说。


  打破时间、空间界限,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旅游业来说,旅游信息海量增长,通过大数据分析共享,了解游客、发现需求、因时因地制宜,由此带来的是营销服务产品的整体升级与游客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在贵州,从2015年《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的发布,到2017年基本完成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主体建设,再到2018年“行游贵州”预警提示系统上线运行,动态发布各主要景区实时流量及通告信息,引导广大游客合理出行。多年的探索使得“互联网+旅游”作为旅游业提质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不断落到实处。


  纵观全省,随着“一部手机畅游黔东南”“智游铜仁”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智慧旅游平台上线,包括贵阳、遵义、铜仁、六盘水、黔东南在内的市(州)以及青岩古镇、百里杜鹃、织金洞、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景区、铜仁朱砂古镇在内的旅游景区,都相继建设了各自的网上游客综合服务平台。在酒店行业,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可以30秒完成接待入住的全过程。


  2020年5月19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正式上线。如今,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贵州景区、酒店、美食、交通、线路推荐等旅途所需信息,便尽在掌握之中。


  此外,“互联网+旅游”为多彩贵州带来的新体验还有很多。


  今年疫情期间,安顺市通过推出抖音平台上的“安顺游宝藏”推介活动,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天龙屯堡、云峰屯堡、关岭冰雪小镇、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山里江南、旧州古镇等景区以最新的姿态展现在网友面前。毕节织金洞、黔东南州镇远古城等景区也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带领网友“云”游黔山秀水,消解不能亲身体验的遗憾。


  “贵州这么美,等到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去看看。”上海网友在直播留言中说。事实上,在今年3月“旅行观察家”数据平台所发布的国内外“心愿指数热门目的地”榜单上,贵州与三亚、成都、贵州一起跻身全国前三。


  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意见”强调,要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互联网+旅游”正在这块多彩的土地上快速发展,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持续“井喷”注入了强大活力。


  在贵州师范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授、贵州旅游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晓松看来,除了景区管理、旅游安全、目的地智能化服务这些常规选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旅游对于贵州这样的山地资源大省来说意义非凡。


  “那些不为人知的传统村落、古街小巷、古树名木、民风民俗,可以通过VR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向千里之外的人们开启沉浸式的体验,以驱动他们前往。随着5G时代的到来,每个人既是游客,又是目的地资源的发布者。可以说,智慧旅游的发展关系着贵州旅游的未来。”张晓松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曹雯

  责任编辑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