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个产业“三金”收入 岑巩500亩黄花让农户绽笑颜

  

  

  

  
  


  “16号杨再琼,过称78.4斤;”


  “24,号吴新菊,过称57.2斤......”


1.JPG


  这几天,岑巩县天星乡地城村的黄花进入采摘期,在黄花加工厂,村民们正一个接一个把采摘下来的黄花称秤。


  “9毛钱一斤,背过去就称,一天有一两百块钱。”46岁的钟福香一大早就来到基地,双手在花丛中飞舞,笑靥如花。“在这里打零工,又流转了一亩多的土地给老板种植,年底还有分红,划算。”


  地城村,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县城60公里,全村总面积9.58平方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577户2387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31人,曾是一个二类贫困村。


2.jpeg


  2018年3月,岑巩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国心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八要素”,结合“一村一品”、集中连片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带动”抓主体培育,充分利用地城村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势,流转土地连片规模化土地,发展黄花产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450元一亩,每三年递增50元,土地流转涉及5个村民组129户563人。”地城村主任柳文杨介绍。


  为减少成本,更好地发展黄花种植产业,解决全乡黄花种植烘干问题,2019年,该乡利用财政扶贫资金55.74万元,在地城村建设了一座1000平米(含四周面积)的加工厂,并采购3台烘干机、一套葫芦吊,构筑起了产业发展的硬件保障。并通过“政府+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实施,政府将建成的加工厂移交给村委会管理,按照收益的70%用来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0%用作村集体经济积累。


3.jpg


  采摘、装好、称称、消毒......望着分工不同而又配合得井井有序的人群,柳文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采摘期有一个半月,加上前期管护工作,总共有半年多的活路,供村民们在这里打零工,加上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薪金、租金、股金,实现了一个产业‘三金’收入。”


  同时,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让农户增收,又促进村委会与贫困户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干劲,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农民实现有就业、有技术、有收入,产业发展底气更足,也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4.JPG


  “现在已经和欧洲国家签订订单,国外的保底收购订单,目前价格是在80块钱一公斤。”贵州国心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谷巍介绍,看黄花大小、缩水等情况,加工成2个级别,主要由客户收购,25公斤一袋,去年,公司注册了“黔家福”品牌,让产品既有质量又有商标效应。


  谷巍说,公司和村里签订协议发展黄花20年,接下来,如果条件允许,公司拟借助黄花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村子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5.JPG


  目前,天星乡黄花产业共有500亩,丰产期亩产黄花3000余斤,每亩可加工成干黄花300余斤,干黄花总产量15万余斤,按市场价40元/斤订单销售,亩产值可达1.2万元,总产值600余万。除去前期土地费、人工费和肥料费等费用,一亩可实现6000元左右收入。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欢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