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黔边行㉝ 毕节市鸡鸣三省村:一条寻常小路与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20200603212546_58891.jpg


  鸡鸣三省村里有一条看似平常的小路直通申时昭家,但路边的一块水泥石碑让这条路显得不同寻常。


  石碑是2019年4月立起来的,石碑正中刻着5个大字“感谢共产党”,右侧用小字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体谈不上风格门派,只能算工整,显然不是专业碑刻。而立碑的人,就是申时昭。


  这条弯曲的小路顺坡势而建,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几个年轻人“爬”上去竟也会气喘吁吁。申时昭的妻子陈稳芬笑吟吟地看着我们,熟练地推动轮椅招呼我们进屋坐。申时昭从地里赶回来,双手和鞋上还沾着泥,他有点难为情地搓搓手说:“刚刚在地里做点活路。”


申时昭在串户路修通后自发立了一块石碑


  问及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申时昭又露出害羞的笑容:“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就找人帮忙立了这块碑。”


  申时昭认为自己是个时运不济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靠打零工谋生,有时遇到“黑心”的老板,几个月不发工钱。2014年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和前妻育有一子,离婚后便到与毕节邻近的云南省曲靖市打工,儿子几乎全靠年迈的母亲照顾。


  在曲靖打工时,申时昭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妻子陈稳芬。陈稳芬先天下肢残疾,但为人乐观,说话总带着一脸笑意。“我是遭他骗来的哩!”在贵州生活9年,陈稳芬乡音未改,操着一口云南话给我们摆起自己“被骗”的经历。


通往申时昭家的路


  那时申时昭已有45岁,陈稳芬还是个刚满20岁的女孩,见到这个乐观的姑娘后,申时昭告诉她家里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日子还过得去。同样是生在农村的陈稳芬觉得,虽然年纪比她大一些,但人看起来忠厚老实,家庭条件还不错,便同意了。


  两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2011年,陈稳芬高高兴兴地带着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来申时昭的老家做客,走进全是土路的村子,放眼望去都是木房、瓦房,瞧不见砖房的影子,一行人已经感觉有点不太对,直到爬上一条陡坡,终于来到申时昭家时,眼前这栋破破烂烂的两层木房让众人傻了眼。“没错啊,这是两层楼的房子啊。”申时昭傻呵呵地笑着,陈稳芬一家的白眼快翻到了后脑勺。


  这桩婚事最终还是成了。一家人住在申时昭口中的“两层楼”木房里,年久失修的屋子处处显出破败的痕迹。某天晚上下了场大雨,陈稳芬一觉醒来发现被褥都湿透了,她气得说不出话,但以目前这种条件又别无他法。


从申时昭家的院子可望见鸡鸣三省村的一栋栋新房


  这让人心烦的房子到底还要住多久?2017年终于有了答案。农村危房改造开始实施,这栋申时昭一家早已无法忍受的房子当然也纳入范围。推倒旧房的那一瞬间,这一家人仿佛也推倒了一座压在心里的大山。利用政府补贴的5万多元,申时昭修起了一栋真正的水泥房。虽然只有一层,可比过去“虚有其表”的二层木屋结实得多,也舒服得多。陈稳芬心里乐开了花,两人的小女儿也欢呼雀跃。


  不过申时昭还有一块心病。他还记得自己迎娶妻子那天,卯足劲一口气把妻子背上那条陡坡后的狼狈相。妻子尚年轻,对外面充满好奇,家里要添置点什么东西,她又不放心丈夫的眼光,遇上赶场就更想出去逛逛。想想往后的日子都要这样背着妻子上上下下,申时昭无奈却又找不到办法。


申时昭和他的妻子


  2018年,50多岁的申时昭背起妻子出门越来越吃力,他开始担忧,再过几年真的背不动了怎么办?妻子就永远不出门吗?要是遇上什么紧急情况又怎么办?他索性决定自己挖一条路出来。钢钎、大锤,就靠这些简单的工具,申时昭开出一条相对平整的土路。虽然轮椅还是无法通过,至少背着妻子下坡相对轻松些。在土路的拐弯处有一块大石头,每次申时昭背着妻子出门时,总会在那块石头上歇口气,一条不足100米的路,他得分两三次才能走完。


  申时昭的不易被村干部们看在眼里,赶上村里实施路面硬化工程,干部们找人运来水泥,开来压路机,把这条路彻底给他修通。换了房子,又修了新路,申时昭终于可以推着轮椅带妻子去逛集市,他心里激动万分,又不知该如何表达,每次看到村里的干部来家里只会不住地说:“感谢领导,感谢领导。”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表达他的心情,索性找人帮忙立了块碑。


  这块石碑让申时昭出了名,更让乡亲们纷纷点赞的是他那争气的儿子。


申时昭的儿子申开正品学兼优,大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申时昭家里藏着一叠“宝贝”,他小心翼翼地翻找出来递给我看,“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19张奖状被申时昭小心收好,有的还加了塑封。1990年出生的申开正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品学兼优,考上遵义医科大学。申时昭曾经也为儿子的学费发过愁,高中的学费比义务教育阶段不知高了多少,大学更是不用说,不过从儿子读高二开始,针对贫困学生的补助送到了他家,在每年发放的补助陪伴中,申开正读完大学。


  2020年,申时昭一家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申开正如往常一样放假回家,没几天就传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虽说鸡鸣三省村地处偏远,但外出读书、打工的人不少,春节正是大家返乡的时候,村里人人自危,家家关门闭户,只有申开正天天不着家。他主动申请参加村里的防疫工作,常常连续几天吃睡在村委会和卡点上,申时昭心里担忧却也知道劝不动儿子,毕竟儿子已经提前给他们打了“预防针”:“我是学医的,村里帮了我们家这么多,这种时候我就应该去!”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赤水河——醉人的河》刊于1985年8月3日《贵州日报》1版



  赤水河——醉人的河


  刘庆鹰


  “酒冠黔人国”!这是清代文学家郑珍(郑子尹)对贵州盛产名酒的赞誉。最近,当我离开鸡鸣三省——赤水河的最上游时,联想在中游、下游的关于酒的种种见闻,一种强烈的念头油然而生:赤水河——醉人的河,我要为你唱一支歌!


  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南威信,四川叙永、古蔺,贵州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至四川合江注入长江的赤水河,是我国著名的酒乡,两岸有数百间大大小小的酒厂,生产多种多样的“琼浆”、“玉液”,其中最有名的是国酒茅台、全国名优白酒之一的郎酒和习水大曲、习酒、古蔺大曲、习水头曲、金沙窖酒、二郎大曲、永恒大曲、隆胜大曲、茅河窖、怀酒,等等。对此,有诗人触景生情、兴致勃发,挥毫泼墨,夸赤水河流的不是水,而是酒,是一河美酒。


  尽管这不无浪漫,但沿河二岸名酒林立,赤水河的确是醉人的。它,何以有如此鲜明的特色呢?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二郎滩、土城渡口,我拜访了一些行家,他们告诉我,酒多,好酒多,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客观上气候和水质帮了大忙。哦,我记起来了——在习水县城,我穿着线子背心尚觉有些单薄,可沿山而下,来到二十多公里外的二郎滩时(郎酒、习水大曲、习酒均产于此),气温陡然增高,热风迎面扑来,我忙不迭地脱掉中山装和线背心,只穿衬衣还不停地摇扇哩!当时就有人告诉我这便是赤水河谷独具的气候优势。赤水河绝大多数地带处于群山之底,山高谷深,海拔高低的悬殊特别大,就河畔而言,平均海拔不到四百米,最低海拔两百多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摄氏十八度以上,冬暖夏热,最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的繁衍与生长。至于水质,更是别具一格:由于赤水河谷的土壤色如朱砂,渗透性好,使得水质优良,有害杂志少,这些就为出产好酒创造了天然的良好条件。难怪有人用同样的酿造方法,在其它地方任凭怎么展劲,也制不出赤水河谷的美酒。酒乡的人对此是颇感自豪的,习水酒厂的职工写在厂区的两句话就很有代表性:“糟糠落地游鱼得味成龙,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自然,酒气冲天、香味满河,飘溢千里,占第一位的还是人的智慧与勤劳,不然,赤水河谷酒的发展哪会有这样快!笔者看到,茅台酒厂、习水酒厂等的扩建工程都已先后动工,气势壮观,一派生机无限的前景……


  啊,赤水河——美酒的河!流金溢采的河!贵州人为之骄傲的河!


  新黔边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策划人语 | 李缨:写在“新黔边行”开栏之际

  新黔边行① 水城县营盘乡:坐着火车去卖菜 开车进山买桃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② 水城县磋播村: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的网红支书徐祥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③ 盘州市鲁番村:从灰扑扑煤矿产业到循环起来的“牛”经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④ 镇远县羊坪镇:生猪养殖合作社托起致富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⑤ 镇远县羊坪镇:移民生活向前“葱”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⑥ 天柱县瓮洞镇:清水江畔一个木商世家亲历的产业更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⑦ 天柱县白市镇:从兴趣到产业,致富能手编织养殖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⑧ 锦屏县令冲村:完善基础设施 点亮“无障碍”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⑨ 锦屏县乌坡村:“两不愁 三保障” 滋养群众好日子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⑩ 黎平县龙额镇:返乡侗族青年的创业之路和乡土记录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⑪ 黎平县龙额镇:两代人共守乡土文化 多形式传承侗乡民俗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⑫ 黎平县滚大村:海拔最低处 种下致富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⑬ 黎平县培利寨:山上有个“芦笙寨” 专业比响20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⑭ 从江县乌英苗寨:一个苗寨 两省共管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⑮ 从江县乌英苗寨:深山里,传来朗朗书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⑯ 荔波县洞塘乡:续红色精神 两代村支书有“先行”之勇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

  新黔边行⑰ 荔波县立化村:由“黑”变“绿” 产业转型换新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⑱ 荔波县洞流村:转变思想 产业遍地开花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⑲ 独山县麻尾镇:工业之外农业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⑳ 独山县南门村:甜蜜罗汉果开启何与开家致富路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㉑ 平塘县甲茶镇:天路!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㉒ 平塘县鼠场片区:水!水!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㉓ 平塘县克度镇:“天眼”之下,为星星让道的人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㉔ 罗甸县桃园新村:人面桃花分外红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㉕ 玉屏自治县大湾村:云上村庄人归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㉖ 玉屏自治县县铁家溪村:高山密林藏有铁汉柔情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㉗ 碧江区滑石乡:“赔本”大米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㉘ 碧江区云场坪镇:让因病致贫家庭重燃希望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㉙ 碧江区云场坪镇:湖南姑娘贵州媳妇杨霞的矿区乡愁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㉚ 松桃自治县迓驾镇:三省协作 “边城”蜕变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㉛ 松桃自治县迓驾镇:养殖带种植,奔富在路上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㉜ 毕节市鸡鸣三省村:94岁老人侯明扬的小人生与大历史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