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产业+就业”扶贫双轮驱动丨黄平县岑花村贫困户这样脱贫

  初夏时节,百香果花开了,紫白的、粉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1.jpg

岑花村百香果大棚基地一角


  近日,在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岑花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内,200亩百香果花开香气四溢,当下正是给百香果追肥、杀虫的季节,当地20余名贫困户纷纷来到基地打工。


  “随着百香果产量和品质的逐年提高,今年我们合作社的60多个大棚至少可盈利10多万元!”说这话的人叫杨胜福,是岑花村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jpg

村民在百香果大棚基地打药


  近年来,精准扶贫春风吹进千万家,岑花村党总支为富民利民,培育增收新产业。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帮助下,杨胜福注册成立了岑花村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百香果。基地走上正轨后,村两委和杨胜福协商,在该基地采取贫困户务工就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和黔东南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产业扶贫三种方式,不仅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撂荒的土地,更为那些想靠自己劳动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3.jpg

村民在百香果基地务工


  现在,百香果基地聘请了20余名贫困户工作,从百香果种植、除草、施肥到采摘,贫困户每人每天能挣到70元至80元工资,去年实现人均增收1到2万元。为此,贫困户们也给了村两委很高的评价:“跟着村支两委领导干,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产业扶贫一池“春水”,就业扶贫也初显成效。岑花村村两委提供28个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不仅解决了贫困户中弱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并且很好的提高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树立生活的信心。


  雷安碧是建档贫困户,因患慢性病不能外出务工,在村两委帮扶下,现在从事村里“清洁员”工作,年收入在5400元。


  吴治珍说:“以前我是个‘病歪歪’的贫困户,现在我竟也成了村里的‘上班族’,脱了贫,有了工作,生活不愁!”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释放出的双轮驱动效力,不仅让该村贫困群众闯了路子、树了牌子、换了“脑子”,更挣了票子。


4.jpg

大棚的百香果开始开花挂果


  驻村干部郑吉贵介绍,村里现有未脱贫户15户46人(兜底对象),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将通过摸排走访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根据每家不同的情况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在附近解决其就业,老弱病残将采取民政兜底、残疾两项补贴、健康扶贫等模式使未脱贫户可以稳定脱贫。接下来,全村将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彻底脱贫。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锦焘 通讯员 吴忠寿

责任编辑/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