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黔边行㉙ 碧江区云场坪镇:湖南姑娘贵州媳妇杨霞的矿区乡愁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杨霞说她小时候见过“城堡”。


  她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一个小镇,凤凰县是享有盛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民居、珍稀化石、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但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少女时期的杨霞生在“福”中却享不了福。


  她常常背对着家里昏暗的灯光,趴在窗户上向外张望,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到不远处的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每当夜晚降临,这个隔壁的小镇总是灯火辉煌。听说,那里被称为“小香港”,整个镇上有4万多人。


  4万多人聚在一个小镇上有多壮观?她想象不到。她也从没去过香港,这暗夜中如篝火般的灯光点亮了她对繁华世界的想象,“要是能住在那里多好啊,像城堡一样。”


曾经矿厂干部住的宿舍楼


  20岁那年,杨霞嫁到了云场坪镇。她以为即将梦想成真,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梦想幻灭”。


  此时的云场坪镇仿佛被定格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破旧的楼房,伸出来的阳台上的瓷砖已经开始脱落,楼道口有几株瘦弱的树木,枝干被晾衣绳常年拉扯改变了生长方向,花花绿绿的衣服在晾衣绳上随风舞动。曾经作为繁华中心标志的电影院早已关闭,典型的苏式建筑暗示着这里的繁华停留在上个世纪,大门紧闭的招待所把灯红酒绿的热闹氛围关在了时间里。


已经关闭的电影院是一栋苏联风格的建筑


  云场坪因何繁华,又因何衰落?


  如今只能在当地人的保险柜里才能找到答案。土生土长的云场坪人家,大多都有个保险柜,或是隐秘的“藏宝地”,里面存放着世上极为少见的汞矿晶体。这种棱面晶体与乳白色云石晶簇连生,呈红色透明状,折射率极高,全国只有铜仁的两大汞矿出产。


  汞矿,就是云场坪镇盛极一时的最大资本。自隋唐五代开始,这里已经发现并开始开采、冶炼汞矿,古代将辰水沿岸的铜仁所产的朱砂称为辰砂,冶炼后的成品纯度可达99.99999%。新中国成立后,有苏联专家来到这里指导开采工作,云场坪又与湖南省凤凰县紧密相连,两省之间往来便利,丰富的矿产为当地带来大量财富,也催生出更多副业。到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矿厂干部、工人,来往商客都汇聚于此,矿区加上集镇汇集了近4万人,苏式风格的电影院、招待所带来的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异域风情,更搅动了当地经济。在有记载的50多年开采时间里,这里因开发矿产共上缴产品税1221.85万元,上缴利润1870.15万元,固定资产也高达1700多万,在中苏关系恶化期间,这个富饶的矿区还为国家归还苏联借款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经的专家楼被改建为“乡愁馆”


  然而,到杨霞成为贵州新娘时,这里却已繁华落尽。上世纪90年代,汞矿开采已逐渐走向没落,云场坪繁忙的开采景象已成历史,只剩下一座座伤痕累累几乎被挖空的山。


  1996年,因资源枯竭和政策收紧,铜仁(云场坪)汞矿实行转产,机关转移,企业则转产新办黔东水泥厂以转移工人就业;2006年,云场坪成立云兴社区,安置了3000多名退休工人。到2008年,铜仁(云场坪)汞矿正式宣布实行政策性破产,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冶炼车间、苏联专家楼、大会堂、子弟学校等,50多处见证了一段辉煌历史的建筑被一一封存。


  杨霞当然会感到失落,但为了爱情,不是“城堡”她也并不介意。不过,她是幸运的,虽然错过了当年的一片朱砂红,但她用后来这20年见证了这里四季花开的多彩变化。


万亩野樱桃树


  或许上天被这个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地方有所眷顾,偷偷地给他们藏了另一片宝藏。


  2010年的某一天,铜仁市的干部到云场坪考察,翻上一座山后,一片壮丽的景象呈现眼前,漫山遍野的白色花朵正在盛放,因一直没有正常的上山公路,过去这片秘境竟从来无人见过。统计下来,竟有1万余亩,全是不知什么时候在此扎根的野生樱桃树,当地立即决定将这些山坡都保护起来。


  万亩野生樱桃树给了当地灵感,结合当地厚重的汞矿文化、民俗文化、洞匪文化,以及保留了部分古民居的路腊古寨,现有资源足以让当地着手发展旅游产业。


路腊古寨的古老石墙


  2015年开始,碧江区委、区政府对云场坪展开大力打造和宣传,并开始修建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旅游产业路。


  云场坪开始改变。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专家楼被改造为“乡愁馆”,内部各间办公室、档案室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增加了一些介绍和陈列。沿着沥青铺就的产业路行驶,可看见当年废弃的矿洞和旧厂房,万亩野樱桃树就在不远处山坡上静静等候。观赏完漫山樱花,可抵达古朴的路腊村,农家乐热情迎客,古朴的民居向游客呈现历史。


依托万亩野樱桃树,当地举办樱花节引来大量游客


  不过,只有樱花可不够,为了让云场坪的旅游四季不衰,当地又通过资金或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云尚花街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荷花、紫薇和火棘。夏天,荷花在水中摇曳生姿,荷叶底下藏着鱼和小龙虾,莲藕、莲子还能入菜;6月,紫薇花开始盛放,浓郁的粉色铺满山坡,花期超长可持续到10月;到了冬天,火棘的果实又将呈现一片火红,春天还会盛开白色的火棘花,又是另一番盛放景象。春看樱花,夏吹荷风,秋赏紫薇,冬观火棘,云场坪一年四季都沉浸在花的世界之中。


  走在云场坪的街道上,右边是贵州水投水务集团云场坪水厂,左边是湖南省凤凰县茶田镇禾会村村组织活动室,两省之间在此并无明显界限,彼此“插花”而居,两地居民共享着一条街、一箱电、一口井、一家医院……两个镇惺惺相惜,相互支持建设了邻省公路、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湘黔公园、文化广场、卫生院等。过去汞矿产量丰富,两地居民为争夺资源纠纷不断,如今在两镇事务共治机制下再无纷争。


夏日荷塘


  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以来,各地出台了不同的政策,但在边区却产生了一些难题。在千云(省际)公路、小城镇、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建设中,两个镇经过沟通协商,统一了政策标准,完美解决因赔偿政策不同而引发的问题。


  这样的和谐局面,得益于两镇党委政府组建的联合党组织,通过不同的专项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协商出“共建、共处、共商、共治、共享”机制,共同处理边界各项工作。


在农家乐吃饭可看见大片荷塘,景色宜人


  湖南姑娘、贵州媳妇杨霞在这里找到了乡愁。上世纪80年代工业兴盛时的历史记忆是上一辈人的乡愁,在花海之中寻到一处古朴民居,那一口地道的农家菜则让人找到当代人的乡愁。云场坪镇的朱砂红渐渐被四季花香取代,虽然距离成熟景区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一点一点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云场坪走了整整一下午,云场坪镇身兼组织、宣传、统战多个职责的夏明欢,事无巨细地向我讲解着镇上的每一个细节:从矿区的旧楼,到产业路的建设;从万亩野生樱桃树,到荷花、紫薇和火棘的种植;从小镇移民搬迁小镇,到路腊古寨的民居历史故事……每一个地方都能说出一段动人的故事。我暗中被这个基层干部的记忆力折服,直到看见“乡愁馆”外墙上那句深红色的“汞矿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忘我劳动”。我想,我知道了答案。


  >>>>>>>>>>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尧头农业社养绿二十四年结硕果青山常在财源不断》刊于1985年3月30日《贵州日报》1版




  尧头农业社养绿二十四年结硕果


  青山常在财源不断


  刘庆鹰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铜仁县漾头区瓦屋乡尧头农业生产合作社,护林育林二十四年,摆脱了在“一分田”里搞饭吃的被动局面,开始依靠林业振兴经济。


  与湖南省芷江县大水坳乡相连的尧头合作社,现有农户二十二户,人口九十二人,耕地一百一十亩,森林三千多亩。这三千多亩森林来之不易: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的三年间,曾把90%的山林剃了“光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水土大量流失,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九六○年以后,这个社的农民从大自然的惩罚中清醒过来,才坚持封山育林。目前这三千余亩森林,占了全社面积的90%以上,其中松树一千六百五十亩、杉树九百亩、山竹一百五十亩、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三百多亩。去年林业在全社总收入中的比重已上升到30%。成片的森林还起到了蓄积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农业生产向缨发展。去年全社水稻亩产已达一千二百五十斤。人均总收入上升为四百八十元。


  从今年起,尧头社开始陆续间伐木材出售、加工,逐步由护林为主转向育林、护林、采伐、加工一起上;由过去以农业为主转向以林业为主。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财源不断的优势正在形成,农民欢喜得很。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