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铜仁玉屏:一场院坝会,换来2000亩油茶新生机

  “技术人员又来给老油茶树高接换冠了!”五月底这几天,是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民姚沅明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去年他在院坝会上提出的“希望政府给老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的愿望实现了。


  “2000多亩老油茶林高接换冠成功后,产量将是原来的4倍。”姚沅明说,高接换冠后的油茶林,由每亩产100公斤鲜果提高到400公斤,全村油茶产值预计达到400万元以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作为“中国油茶之乡”,玉屏有近500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当地油茶果出油率高、茶油质量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在过去,油茶林缺乏管理,导致油茶产果率低,曾让很多油茶种植户失去了信心。


  回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玉屏油茶还处于传统生产阶段——家庭式粗放生产,有油茶资源,无油茶产业,更谈不上规模化经营。


  鱼塘村更是位于油茶之乡的主产区,全村老油茶林超过2000亩,本来有着优质油茶资源,但是村民却“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究其原因,姚沅明给出了答案:自然生长的油茶树老化,油茶果产量低下;销路不畅价格低廉;旺季的油茶树产量高,淡季几乎没收成;劳动力外出,种油茶不如打工,以致很多老油茶林成了杂木林,甚至被砍伐改种。


  那时候,姚沅明家的11亩油茶林套种了花生、豆角、油菜,部分老油茶树被砍伐作柴火。“没有修剪和施肥的油茶树还不如花生的产量高。”盘活油茶资源,增加群众收入,一直是鱼塘村民多年的愿望。


  乡亲的盼望就是工作的方向。2009年,当地政府把鱼塘村22亩老油茶林作为油茶嫁接试点,四年后成效明显,这让当地村民看到了希望。



  “产量提高了,但出油率并没有提升多少。”姚沅明回忆,为了提高油茶果出油率,2014年,油茶技术人员采取了高接换冠的方式,对鱼塘村包括姚沅明家在内的126亩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


  老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后,姚沅明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18年卖油茶鲜果和茶籽油、油茶残渣等就获得5万多元收入,如今已修了三层楼的小洋房。


  对于鱼塘村1187人而言,高接换冠的126亩老油茶只是星星之火,如何以燎原之势盘活全村2000多亩老油茶资源,增加村民收入,高接换冠受益的姚沅明一直盘算着。


  “改造后的亩产值能达到3500元,要是老油茶林都进行高接换冠,那全村都将获利。”去年8月的院坝会上,姚沅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改造低产油茶,不仅是盘活全村致富资源,更体现乡亲的‘民意’。”鱼塘村村党支部书记姚敦科说,经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整理,把乡亲的“民意”层层向上传达,今年五月中旬,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对全村老油茶林进行了改造。


  看着改造后的老油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生机,姚沅明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葛永智

责任编辑 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