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黔边行㉔ 罗甸县桃园新村:桃花人面分外红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20200524191857_70202.jpeg


  2012年,向照兴在山东被骗了。


  向照兴是个老实人,2005年去广东打工时,一个月只有600元工资,工时长还被欺负,一气之下就回了家。向照兴也是个聪明人,他对创业充满激情,回乡后就筹钱买了个碎石机,跟着修路的包工头,承包碎石铺路的工程,日子总算好过了些。


  跑工程,人脉广,为人处事厚道,办法主意也很多,村里人遇到难解决的事第一个都会想到他。2007年的某一天,还在工地上干活的向照兴接到镇里领导的电话,一头雾水的他回到村里才得知,自己被推选为五家坟村的村支书。


  既然是众望所归,他也不推辞,干完手上的工程便沉下心来在村里当好这个支书。


桃园新村致富带头人、原村支书向照兴


  上任以后,他遇到第一个难题:村里的路开工了好几年却一直修不起来,村民们各种推辞,不愿出劳力。向照兴想了许久,自掏腰包买来一头猪还有烟酒茶,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吃了顿饭,席间旁敲侧击地给大伙表达:路修好了大家出入都方便,还能把摩托车开到家门口。也不知是这推心置腹的话起了作用,还是那顿饭让大家感觉欠了人情,第二天,村民们就上工地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县里各单位轮番来到五家坟村,看着这火热的场景,也决定加一把力,十几吨的水泥一车接着一车,2个月的时间,通村水泥路就打通了。


  2012年之前,向照兴支书、主任两个职务一肩挑,处理纠纷、动员村民修路,干的都是些零碎的事,花不了多少时间,日子过得波澜不惊,直到当年镇上组织的一次考察活动,才让他动起了做产业的心思。虽然考察的是夏橙项目,不过他却把眼光放在养殖上。上网搜了不少资料,向照兴觉得鲁西黄牛值得投资,便根据网上的信息和山东的合作社联系上了。


桃园新村处处种满桃树


  这就要说到他被骗的话题了。


  向照兴和他的一个兄弟从罗甸辗转到贵阳,乘飞机赶往山东,一路上满是期待,对方各种手续齐全,应该很好谈妥,仿佛那黄牛已经在机场等着他们牵走一般。落地济南后,对方迟迟未现身,只是安排了一辆专车来接他们,且需要他们自己付一下620元的车费。大约2个小时,到目的地时已是饭点,接待的人把他们招呼进一家饭店,一顿饭下来又花了几百元。吃饱喝足后,向照兴二人才终于见到魂牵梦绕的黄牛。可这牛是农民家养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好谈,对方也表现出兴致不高,想想要花近3000元买一头牛,还要找车运回贵州,怕是“豆腐盘成了肉价钱”,两人悻悻然只能放弃。


  在对方又准备给他们安排专车回程时,向照兴幡然醒悟,这怕不是个套路吧?一路过来,牛没买成,路费、吃饭倒已花了不少。向照兴转了几圈找了个当地人,一问才知,过了桥就有车站,坐班车直达济南,车票只需50元。两人气得不轻,坐班车回到济南,准备散散心第二天再返回贵州。


红艳艳的四月桃甚是惹人喜爱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山东真的算是白来了。


  在济南,两人路过一个水果摊,被红艳艳的大桃子勾起了馋虫。买了2个桃,花了10元钱,触觉灵敏又十分健谈的向照兴动了念头,便与水果贩子攀谈起来。了解到这桃的生长环境和伍家坟村的条件差不了多少,两人立刻决定去产地看看,说不定能发现点意外之喜。


  两人立刻买了车票去往山东省青州市郑母镇崇家村。在崇家村,万亩桃园的壮观景象让人震撼,平均每棵桃树可产四五百斤桃,每亩可收入三四万。“这可不得了。”向照兴心里暗暗感叹,便下了决心要在五家坟村也种上这些桃树。


  找到山东省青州市益民果树研究所所长崇有道,一番洽谈,初步达成意向,回到五家坟村后,又经过上网查询资料,四处学习种植技术,终于和村民袁国高一起,在村里最显眼的一处缓坡上承包了10多亩地,自掏腰包凑了3万多元钱从崇有道的研究所买来苗种下。


当地专门成立营销中心


  做种植业就像下赌注,果树通常3年才挂果,要是因为气候不适宜、技术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导致果树死亡,或是结出的果子口感不佳,都只能宣告失败。那时村里还没有一户人家种植果林,所有人都持观望态度,向照兴和袁有国也只能沉着气精心呵护着这珍贵的10亩桃林。


  开花时,那片缓坡地上一片惹眼的红色,尤为引人注目,到了2014年,鲜红的桃子终于挂上枝头,惹得人更是羡慕,就在这一年里,向照兴二人的桃子卖了6万多元。


  看着村支书带头种桃树竟真的成功了,其他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十多二十户村民都种起了桃树,找他买苗、取经的人越来越多,他毫无保留地一一指导,当年伍家坟村就已呈现出处处是桃园的热闹景象。


  不过,2015年向照兴却遭遇了一次危机。桃树需要修剪,才能结出更多优质的桃子,2014年获得好收成后,向照兴就开始动手修枝,不过没有果蔬种植经验的他只能凭感觉乱修一通,把不少能挂果的细枝都锯掉了,结果当年颗粒无收,让他后悔不已。


  回想自己干的“傻事”,向照兴意识到,没有人提供技术服务,这个产业就干不长久。这一年,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辞掉了村干部的工作,专心研究桃树种植;二是立刻向县里求助,请来专家指导,如何修枝,如何矮化,如何施肥等问题一一解答,根据专家传授的知识,村民们又鼓起干劲,到了2016年,仅向照兴的那片地里就收获了16万多元!


刚摘下的桃子甜蜜多汁


  产量大幅提升,人们兴趣更加浓厚,全村大约有近600亩土地都种上了桃树。


  2016年12月的一个阴雨天,茂井镇镇长伍飞到村里考察,天雨路滑,汽车上不去,伍飞便下车和向照兴一路边走边看,听完村里桃树种植的情况后,伍飞问道:“你有没有信心做大?”“当然有!”向照兴当即表态。第二天,14台挖掘机开进了五家坟村,开辟出了近3000亩土地,村里成立山香种植合作社,所有的贫困户全部加入种植行业,四季果园营销中心也建设起来,把五家坟村的桃子销往各地。


  2017年,在村民的呼声中,向照兴又成了五家坟村的支书,脱贫攻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向照兴已挪不出时间照顾他自己地里的桃树,2017年和2018年间,他家的桃树几乎没有什么收成。直到2019年,五家坟村正式出列,同年11月,五家坟村的名字也正式更改,新名字与他们的产业挂上钩,叫做:桃园新村。


  此时的向照兴功成身退,再度辞掉支书的职务,回到他的桃园里,每天早早起来就到地里去,和工人们一起施肥、修枝,生怕再出一点差错,如今他不仅卖桃,还培育更多优质树苗对外销售。


这是向照兴最“宝贝”的一片桃园,里面种满了十月桃


  向照兴的故事听得我热血沸腾。顶着烈日,我们钻进了一片密集果林,他像一条鱼一样游走在果树之间,速度之快我跟本追不上,十来分钟里,只听见“咔嚓”声不断,他手里的袋子就装满了桃子。“要搞种植就必须学技术,我搞了七八年,周边每个种得好的基地我都会去看,现在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专家还懂得多些。”他递给我一个色泽鲜艳的脆桃,接着介绍:“这种叫四月桃,是熟得最早的品种,摘的时候要看准,不仅要红还要亮。我们这里还种了五月桃、六月桃……最好吃的是那片地里的十月桃,果汁甜得像糖水,那个桃子我只自己卖,不批发。”


  钻出果林,用水简单冲洗掉桃上的绒毛,一口下去,清脆、多汁而香甜。站在高山上一阵风混着桃香味拂过,一个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的女人轻车熟路地走到向照兴家的院子里,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两人交谈着今天的收成,她是水果批发商,也是向照兴的老客户。“等10月你再来,拿点我们的最好吃的桃去尝尝,绝对让你无法忘怀。”被老板亲自“带货”,还没离开的我竟开始想再来一次桃园新村了。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资源→技术→市场”观念的碰壁——罗悃区一贯畅销的冰片,由于市场变化而滞销》刊于1985年6月27日《贵州日报》1版


20200524192737_65740.jpg


  “资源→技术→市场”观念的碰壁

  ——罗悃区一贯畅销的冰片,由于市场变化而滞销


  蒙应富


  冰片,是罗甸的特产。由县制药厂生产的冰片,片体明亮,气味纯香,易研细粉,进眼清凉。能通窍醒消炎,内服外用脑、防腐散热、止痛皆宜,是配制五官科重要药物和各种名贵成药的最佳原料之一。


  天然冰片是用植物艾纳香提取精制而成的。罗甸境内罗悃、八茂两个区,都是盛产艾纳香的地方,尤其是与广西交界的罗悃区,是艾纳香集中产地。生活在这里的布依族人民,几乎家家都会用艾纳香提取艾粉。去年罗悃区种植艾纳香一千九百七十多亩,产艾粉九千六百多斤,收入十万零五千六百多元。仅罗羊乡云里村安沙村民组五十六户人家,去年就种艾纳香三百三十亩、产艾粉二千八百斤,收入三万零八百多元,占全年总收入的70%以上,人均一百二十多元。今年区里根据这里的自然优势,把艾粉生产作为区的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全区种植面积达三千七百亩,预计可产艾粉一万九千多斤,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格,群众收入将成倍增长。六月二十日,记者到罗羊一带访问。看到漫山遍野种的都是艾纳香,绿油油的,十分逗人喜爱。同行的区委书记蒙恩智却担心地说:“如今冰片销路不好,艾粉收购也受影响。现在是艾粉丰收,农民发愁啊!”


  艾粉是生产冰片的原料,而冰片过去一直由商业部门包销,只此一家,行时得很。产品畅销省内外,是个“皇帝的女儿”,根本不愁销路。现在怎么急转直下,变成滞销产品了呢?原因是近些年来,人工合成冰片发展很快,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价格低廉。每斤销售价只有天然冰片的三分之一左右。买方市场出现的这种情况,使罗甸的天然冰片受到了严重挑战。在强调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个“皇帝的女儿”首先在价格上就无法与之竞争。加上信息不灵,推销不力等原因,罗甸冰片滞销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市场上的这些变化,早在去年就已经显露端倪。只是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资源→技术→市场”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变到 “市场→技术→资源”上去,因而未能引起重视罢了。现在药厂、土产、药材部门还有好几吨冰片急待脱手呢!今年县里又在适应地区大种艾纳香,生产和收购部门都将感到更加棘手。有关部门希望大家都来当当“红娘”,把这个“皇帝的女儿”“嫁”出去。


  新黔边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策划人语 | 李缨:写在“新黔边行”开栏之际

  新黔边行① 水城县营盘乡:坐着火车去卖菜 开车进山买桃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② 水城县磋播村: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的网红支书徐祥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③ 盘州市鲁番村:从灰扑扑煤矿产业到循环起来的“牛”经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④ 镇远县羊坪镇:生猪养殖合作社托起致富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⑤ 镇远县羊坪镇:移民生活向前“葱”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⑥ 天柱县瓮洞镇:清水江畔一个木商世家亲历的产业更迭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⑦ 天柱县白市镇:从兴趣到产业,致富能手编织养殖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⑧ 锦屏县令冲村:完善基础设施 点亮“无障碍”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⑨ 锦屏县乌坡村:“两不愁 三保障” 滋养群众好日子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⑩ 黎平县龙额镇:返乡侗族青年的创业之路和乡土记录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⑪ 黎平县龙额镇:两代人共守乡土文化 多形式传承侗乡民俗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⑫ 黎平县滚大村:海拔最低处 种下致富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⑬ 黎平县培利寨:山上有个“芦笙寨” 专业比响20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⑭ 从江县乌英苗寨:一个苗寨 两省共管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⑮ 从江县乌英苗寨:深山里,传来朗朗书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⑯ 荔波县洞塘乡:续红色精神 两代村支书有“先行”之勇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

  新黔边行⑰ 荔波县立化村:由“黑”变“绿” 产业转型换新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⑱ 荔波县洞流村:转变思想 产业遍地开花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⑲ 独山县麻尾镇:工业之外农业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⑳ 独山县南门村:甜蜜罗汉果开启何与开家致富路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㉑ 平塘县甲茶镇:天路!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㉒ 平塘县鼠场片区:水!水!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㉓ 平塘县克度镇:“天眼”之下,为星星让道的人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