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读两会】贵州人在大会堂讲故事,打开了脱贫攻坚的“话匣子”

20200522181446_65987.jpg


  “我的家乡是神奇古朴,苗族文化比较深厚的贵州松桃……近几年我的家乡攻克艰难,脱贫攻坚……人民群众得到了幸福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迈上了小康之路……”


  春末夏初的北京,风和日丽。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终于在京开幕。


  开幕会前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平向大家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贵州偏远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故事。


20200522084702_68640.jpg

石丽平讲述贵州脱贫攻坚故事


  “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的脱贫故事,即是中国脱贫故事的生动缩影。作为首场代表通道6位代表中唯一从脱贫攻坚角度进行分享的人大代表,贵州人石丽平在大会堂里“讲故事”,打开了今年全国两会围绕脱贫攻坚的“话匣子”。


3到4000,923万到30.83万


  “我作为松桃苗绣的第7代传承人,怎么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我一直在思考。” 石丽平的故事,从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思考开始。


20200522084723_74728.jpg

2006年6月,松桃苗绣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苗绣披肩。贵州图片库供图


  8年3万多里路,石丽平完成了对苗绣历史、技艺的全面搜集整理和储备。2008底,她的松桃苗绣团队正式组建。从3名绣娘的作坊到如今天4000名绣工的企业,受益者涵盖了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等众多脱贫攻坚中最需要支持的重点群体。而像松桃苗绣这样的传统技艺,在贵州已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石丽平说,“用”是最好的发展,“用”是最好的传承。其中的核心就是将指尖的技艺真正变成指尖的经济,让每一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获取财富,最终摆脱贫困。


  曾在2018年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也是“指尖经济”的领路人,当年在人民大会堂前徐徐展开的一幅竹画,让她和赤水竹编“火”了一把。如今,20万赤水竹农从“扛着竹子往外卖”变成了“编着竹子致富来”。


  从“3”到“4000”,12年间,无数个这样的增长,推动了贵州另一个数字大幅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人降至2019年末的30.83万人,贵州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


  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一个个石丽平和杨昌芹们的接续奋斗,更少不了贵州人从指尖到心头,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无限憧憬和坚定决心。


100个工坊,透视188万人的新生活


  “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100个易地扶贫工坊。”这是石丽平故事里的又一件“大事”。


20200522084859_30390.jpg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育才社区鸟瞰图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4年时间里,贵州有188万人靠着这个政策搬出了大山里的“穷窝窝”,搬进城镇“农民变市民”开始了新生活,全省946个安置点、45.39万套新房,成了这几十万家庭的新起点。


  新生活往往意味着新挑战。“搬得出”容易,但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耕地,如何让大家稳得住、能致富?石丽平这100个工坊起了大作用——工坊就开在搬迁安置点里,苗家女儿们在楼上是“厨娘”,下了楼是“绣娘”,家庭和工作无缝衔接,完美实现了“家门口致富”。


20200522084921_92855.jpg

铜仁市松桃县苗族绣娘正在进行刺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丽 摄


  在石丽平的这100个易地扶贫工坊中,大家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年6000多万元的产值,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目光放到更大的范围——贵州几乎每个安置点周边都配套了扶贫产业,从手工到业到现代高效农业,从合作社到就业培训机构,“新市民”们总能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到2019年底,在贵州946个安置点数不清的“工坊”里,近70万移民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户均就业超过1.6人。小小“作坊”,承载了贵州百万贫困群众的致富梦想,铺就了通往小康的康庄大道。


让脱贫故事随着鸽子花飞向世界


  “我们的一朵朵‘鸽子花’销往了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朵“鸽子花”,就是石丽平家乡松桃,这个全国仅有的5个苗族县之一、梵净山脚下美丽小城的代表性植物——珙桐所开的花。


20200522081051_55026.jpg

苗绣作品 贵州图片库供图


  这朵“鸽子花”同时也是绣在一件件苗家艺术品上,承载着丰富内涵向世界传递中国、贵州脱贫故事的文化符号。它既是我们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和谐交融的象征,是我们曾经贫困但不甘于贫困、用奋斗成就梦想的励志故事,更是我们走出大山面向世界的开放胸怀和自信姿态的生动呈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经称赞中国是过去10年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经过全省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了减贫人口数量、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等多个全国第一或全国领先,农业农村面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牢牢掌握了脱贫攻坚的主动权。贵州有信心、有决心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更理应有自信、有底气把故事生动、广泛地传播出去。


  故事讲完,石丽平“诚挚地邀请大家去多彩贵州看一看,看看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到那时,贵州必是鸽子花开烂漫,百姓笑容璀璨。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捷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