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贵州遵义红花岗区莲池坝区:千亩良田成风景 农旅一体富百姓


  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坝区,仿佛置身于一片蔬菜瓜果的“浪漫天堂”。


  莲池坝区一隅


  温热的5月,正是苦瓜“喜上眉梢”的季节,翠绿茂盛的藤蔓爬满藤架,笑迎初夏阳光。几个大棚排成一列,葱葱郁郁,长势喜人。“苦瓜家族”邻间是“初长成”的辣椒基地,整齐划一的“队伍”傲娇地展示着身姿。微风拂来,嫩绿的叶芽随风摇曳,几株“特立独行”的辣椒,在绿油油的基地里率先冒了红尖儿,逗得除草的农民喜笑颜开。


  开得正艳的非洲菊


  田埂边,孩童嬉笑追逐,与开得正旺的非洲菊构成一幅初夏图景……


  这是莲池坝区大棚蔬菜基地一隅,“岁月安好”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与过去的莲池村不可同日而语。


  坝区建设  村民家门口就业


  我们此行向导——金鼎山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周健介绍:过去,这片良田坝区可谓“花样百出”,水稻、玉米、苦瓜样样有,但样样不成规模。农民守着几亩田地过活,种地都用“土方法”,一年收益如何,全看老天赏不赏饭吃……当时农产品的销售也让人犯难,农户各自为政,自己与市场对接,运输全靠一个背篼。周健说,“莲池村耕地宽广,面积达1040亩,千亩良田坝区,竟苦于无用武之地,地里头波澜不惊,农民的日子也静若止水。”


  莲池坝区田间红旗正飘扬


  65岁的徐朝芬是村里贫困户,老伴和小儿子都身体不好,大儿子刚刚成家,也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尽管家有土地,但凭一己之力也无法种出多少粮食,全家人的生活压力让徐朝芬“难以舒眉”。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声势浩大的农村产业革命掀起。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对“地无三里平”的贵州来说,坝区有着天然优势,莲池千亩良田自然被纳入规划之中,徐朝芬一家从中看到了希望。


  莲池村产业结构调整做法展板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莲池村支两委立足当地实际,将辖区与各村民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把村里的土地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成立“支部+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模式的专业合作社,命名为“莲池村股份经济联合社”。


  目前,莲池坝区内共有2个农业龙头企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个种植大户,共流转土地865.7亩。当地村民将自己的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取收入。


  整洁美丽的小河道


  依托公司和合作社,推进坝区建设,将农业风险担子分出去一半,给村民注入了内生动力。


  喜笑颜开的徐朝芬


  徐朝芬一家也是合作社一份子,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家土地流转到坝区,不仅可以领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坝区就业,每天务工有8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好几千,不用出去打工,还能照顾家人。村委班子平时也很照顾我们,帮我们修缮房子、给我家人看病,感谢国家和政府。”徐朝芬笑着,眼睛眯成一条月牙。


  抱团发展  打造现代化坝区


  坝区建起来,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莲池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了。但是,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让千亩坝区的产值始终上不去,很多时候,务工的农民都“有力无处使”。如何提高坝区产值,打造现代化坝区成为了莲池坝区的新难题。


  成片的荷叶


  问题来了就要迎难而上。


  今年,金鼎山镇将地处坝区的莲池村和金钟村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坝区+山区”联合党支部,两村“抱团”发展后,联合党支部引进了新型农业主体贵州永康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负责蔬菜销售和解决如何提高产值的难题。


  “坝区+山区”联合党支部标语


  经研究后,贵州永康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发挥莲池坝区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通过“套种+复种”的方法,打破传统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坝区。


  莲池坝区的周末集市


  目前,贵州永康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200亩土地,建成180多个大棚。公司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产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要求,将苦瓜和辣椒、四季豆等蔬菜进行套种轮作,用活土地资源,节约田间管理成本,提高土地效益,释放坝区产业发展的最大能量。


  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一部分由镇政府、区商务局帮忙解决销路问题,一部分由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联系采购,还有一部分由农户自行售卖,莲池坝区蔬菜销售渠道在不断扩大。如今,按照“套种+复种”的发展模式,莲池坝区一亩蔬菜产值可达18000元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莲池坝区的“菜园子”已逐渐成长为遵义市民的“菜篮子”。


  农旅一体  绘乡村美丽画卷


  如果说农业的发展让莲池村的农民们“鼓”了腰包,那么乡村旅游的加入则是增强了莲池村的“造血”功能。


  莲池新天地景区一隅


  2016年,向小波、张琴夫妇俩成为莲池村较早一批返乡的务工人员。那时候,村里乡村旅游刚刚起步,美丽乡村建设让他们看准了这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响应政府号召,留在家乡开办了农家乐,主打特色柴火鸡的招牌。刚开始,客人不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莲池村买菜、游玩,我们家生意也越来越好,最多时每天要接待10多桌客人。”张琴说。


  张琴和她的孩子


  2018年12月,“莲池新天地”被评为3A景区,景区定位为“西山田圃·花映莲池”,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听香小屋”休闲观光屋,以提供娱乐休闲、餐饮、观光体验等旅游服务。“莲池新天地”景区与省级农业产业“莲池坝区”相映生辉、资源共享,农旅一体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莲池新天地景区项目的建设,没让向小波、张琴失望,开办农家乐4年来,门店拓展了一大间,还重新装修了店面,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记住了他们家,“游客通常都是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一起出来玩,观赏完坝区风景,就会上我家来吃饭聊天。有顾客说,每次来游玩后,得上我们的农家乐吃完饭才算一个完整的度假。”张琴笑言。


  成片的枫树林


  莲池村其他外出务工的村民,和向小波夫妻一样,也看准了“旧貌换新颜”的家乡变化,纷纷返乡参与乡村旅游建设,莲池坝区这个“菜篮子”正越来越丰富。


  今年,疫情的突然袭击,让向小波、张琴的农家乐生意遭遇“空窗期”,但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俩丧失信心,向小波在家门口还有一个运输业在及时跟进,张琴则负责在家守店。张琴说,“疫情被控制后,经济也在慢慢复苏,周末闲暇时还是陆续会有人来吃饭游玩。只要肯努力,生活总会越过越好的。”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缨 向秋樾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