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岑巩:万亩杂稻移栽忙 “一县一业”展新篇

  “今年的天气回暖比较慢,第二期父本才刚移栽完成,母本正在移载当中,第二期还有十多天才能完成。第三期移植还没开始,我们县杂稻制种移植初步预计要到6月份才能完成。”岑巩县农作物种子站技术人员蒋大勇蹲在龙田镇龙马基地的田边笑呵呵地介绍,他手上拿的,正是龙马基地此次移植用的杂稻母本。


  岑巩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境内以杂稻制种为主导的产业坝区有17个,自然隔离条件好,能承担多个生产组合。自1976年岑巩县开始试种杂稻制种后,2013年,杂稻制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周坪杂交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被科技部列为第六批“国家科技示范核心区”;2015年获得制种大县专项奖励资金补助,到现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连续发展44年。


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角


  2019年,全县制种面积3.04万亩,产种子780万公斤,产值1.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200余人。现在,岑巩县将杂稻制种作为富农增收、脱贫攻坚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正以打造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示范基地为目标,稳步扩大基地面积。


  兴科技 群众新拓产业路


  “今年我们县已落实杂交水稻种子面积3.2万亩,其中常规水稻1个0.002万亩,两系稻15个0.385万亩,三系稻56个2.7966万亩,比上一年又增加不少啊。”岑巩县农作物种子站站长吴仕辉介绍。


  吴仕辉从事杂稻制种已经近30年,对他来说,全县的杂稻制种情况早已熟记于心,随手拈来。


  “我是伴随着岑巩县的杂稻制种成长起来的。”吴仕辉说,从传统农耕到机械化耕作,从人工插秧到机械化插秧,从人工防治到植保无人机防治,从人工收割再到机械化收割……自己亲历了这一切,对杂稻制种有着深厚的情怀与感悟。


龙田龙马制种基地扯母本.jpg

龙田龙马制种基地


  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普及,走进每一片制种基地,一幅幅规范化管理场景映入眼帘。


  发展杂稻制种助推经济发展,不能仅依靠科技力量,还需要汇聚群众力量,助推全县人民告别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为了发动农户,这么多年,每个乡镇我都跑遍了,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和公司对接。”吴仕辉说。


  为了保障制种基地和生产水平,岑巩县通过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实现了农机与工艺相结合,并通过在制种基地配置农机,实现制种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打造了杂稻制种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目前,岑巩县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3000平方米、种子气调库1500立方米、种子晒场1.25万平方米及智慧农业云平台。


  此外,岑巩县还以农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大力培育与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了“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种子生产,达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相互联结、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


  聚合力 共绘发展新蓝图


  川流不息的龙江河自岑巩县巍巍群山而下,44年来为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提供了孜孜不倦的动力。如今,龙江河沿岸,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间,多年来的种植经验让村民们深知,再过几个月,这里将会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周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地


 “我们会把杂稻制种打造得越来越好。”岑巩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代国权坚定地说。


  今年,岑巩县发展杂稻制种产业乡镇9个,杂稻制种生产准入单位共7家,全县已落实杂交水稻种子面积3.2万亩,其中常规水稻1个0.002万亩,两系稻15个0.385万亩,三系稻56个2.7966万亩。


  “目前,全县形成了龙江河沿岸两系制种、稻油轮作种植区,岑江公路沿线—车坝河流域三系杂稻制种、稻油轮作、稻—绿肥轮作种植区,以两系、三系杂交稻种均能生产的水尾—天星水稻蔬菜轮作种植区。”代国权说,岑巩县力争打造10个千亩产业园,并通过2—3年时间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至10万亩,到2022年,年产优质杂交水稻良种2.4万吨,实现产销值4.32亿元,确保粮食供种安全。


农户移植杂稻.jpg

农户移植杂稻


  为不负杂交水稻种子产销量全省第一,优质稻全省食味鉴品、理化指标检测第一,贵州唯一一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等荣誉,岑巩县成立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领导小组、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组、病虫害技术指导组,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全县种子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种子生产全过程、种子生产档案建立健全的监管工作。


  各制种乡(镇)则成立了杂交水稻制种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督促规范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生产行为,落实县规划给本乡(镇)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及隔离,自主选择在本乡镇进行种子生产的企业,由上至下环环相扣。


  此外,岑巩县农业部门还因地制宜,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调整杂稻制种生产方案。引进三系杂交种、两系种子、优质杂交水稻、地方特色稻等不同类的新品种进行扩繁、试验、示范。鼓励种子企业引进良种试制,积极申请备案,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亲本良种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在现有涉及生产种子组合20多个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及优化组合,实现年引进、试种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20个。在近三年组织完成了53个新品种试制、107个新组合测优、77个新品种品比、23个新品种示范、85个分期播种、85个纯度鉴定、12个正季鉴定。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欢 通讯员 潘晨雨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