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H5丨两会履职挑战:如果你做一天的代表

  • 作者:周璇 邹敏 罗玉青 李芳芳 汪国锋
  • 编辑:杨霞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5-19 20:14:01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两会是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传达民情、共商国是的重要平台。


  如果让你当一天的代表,你能否顺利完成挑战呢?


  ↓↓点击图片参加挑战↓↓



  左文学代表: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


  

   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绿水青山作伴,红瓦白墙的别墅错落有致,宽阔的道路整洁明亮,蔬菜基地里莲花白、韭菜、白蒿长势喜人,村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塘约村艰苦奋斗、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新时期脱贫攻坚塘约之路,成为农村改革的典型和样板。但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


  两会在即,左文学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他走访调查了许多乡村医生,与他们交谈得知政府每月补助他们1千元,剩余全由自己自负盈亏。“他们的收入上不来,生活稳定不了,就不能安心服务乡村。”接下来,在政府支持下塘约村要建村级卫生室。在左文学看来,统筹管理好村医队伍,保障村医队伍的可持续性,留住人才才能留住服务。


  土地是农村的根。看着有荒废闲置的土地,左文学就“急”。他认为,应该通过激励政策让土地少落荒,要改进发放方式把良种补贴更有效地发到种植的农户手里。其次,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土地的保护,“土地,一定不能污染”。


  规范幼儿教育体系、加强对基层智慧法院的建设……一条条建议、一个个议案,都是左文学为党为民谋事、用心用情服务的结晶。年华逝去、壮志不老,他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改革创新,使村庄充满活力、群众充满笑意。


  罗应和代表:扶他们上马,更要送他们一程



  “这是我们社区群众自己做的唐娃娃,我手上这个是我们惠水县的民族特色毛南族,她的头巾衣服都是用枫香染制作的,非常精巧,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炫耀”起自家车间生产的产品,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滔滔不绝。


  作为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搬迁至新民社区已有4年了。如今,社区各类生活保障设施一应俱全,群众逐渐过上了新市民的日子。但是,如何让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罗应和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为本次两会提出的建议。


  2018年,社区结合本地劳动力多、技术不高等特点,成立了第一个扶贫车间——制衣车间。如今每天有300余人在车间上班,工资可达3000至8000元。有了成功的初步经验,2019年,社区又结合黔南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立了第二个扶贫车间——唐娃娃工坊,主要结合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制作成精巧的人偶,在全国各大景区销售,颇受市场欢迎。


  “群众不仅要搬出来,更要过上幸福的生活。通过在社区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扶贫产业,让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也能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双方互利共赢。”如今,新民社区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可达六十万元左右,成为解决群众民生保障问题的重要支撑。


  去年7月,他走访调研了兴义、安顺、紫云等全省5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深入了解各地扶贫产业特色优势做法、群众生活就业情况,希望能够取长补短、做大做强一条因地制宜、持续稳定发展的产业路。


  “扶他们上马,更要送他们一程。”罗应和一直在路上。


  孟平红代表: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所长孟平红2019年的履职故事仍然是写在了田间地头。


  “这个应该可以移栽了。”5月15日,记者见到孟平红时,她正在园艺所的实验大棚里,与团队成员讨论芹菜育苗。大棚里温度较高,站一会儿就会热得难受。


  “这些芹菜苗要移栽到惠水的佛手瓜架下,我们佛手瓜架下种植三季蔬菜,可以实现三季四收,提高单位亩产量,使单位亩产值最高能达到3万元。”孟平红告诉记者。


  惠水佛手瓜架下三季四收的种植模式只是贵州省蔬菜高效种植“321”工程的其中一种模式。近几年来,孟平红一直带领她的团队深耕于贵州大地,在全省蔬菜大县和“9+3”深度贫困县试点推广蔬菜高效种植“321”工程,助推蔬菜产业由“185”(年亩产值1万元、8千元、5千元)向“321”(年亩产值3万元、2万元、1万元)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共推广高效蔬菜种植242万亩,帮助近20万农民增收,指导农民近8万人。


  在去年1年的履职过程中,孟平红发现贵州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围绕相关问题,她提出了《关于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贵州省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的建议》等8个建议和2个议案。


  孟平红认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是肩头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虽道路艰难,但必全力以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会继续带领团队扎根基层,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策划/周璇

  文字/周璇 邹敏

  视频/罗玉青 李芳芳 汪国锋

  H5制作/周璇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