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付曲生: 念好“山”字经 做足“水”文章

  暮春时节,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桂花村,14个村民组、1145户村民“畔水而居”,山水环绕、人行景中,浓浓的绿意扑面而至……


  桂花村地处海龙水库,是Ⅰ级、Ⅱ级水源保护区。因为“水”,桂花村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也是因为“水”,桂花村发展农业产业,道阻且长。


  微信图片_20200519153352.jpg

   

   如何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8年5月,经单位推荐、组织考察,付曲生从区农业农村局派驻到桂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村那会儿,人生、路不熟。调研后发现,村里土地资源少、可流转发展产业的更少”。  


  经过与村支两委的多番研讨,一条坚持“一手抓‘风景’、一手卖‘产品’”,发挥毗邻市区地域优势,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有保障的家庭种养,确保高产值、高收益”的“两有两高”发展思路,在付曲生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


  “治水护山”换来“绿水青山”。付曲生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课题”,带着驻村干部、配合村“两委”深刻践行“两山理念”,狠抓“严格预防、严格管控、严格惩戒”的“三严”举措,健全“入户必宣、开会必讲、每日必巡”的“三必”机制,全力守护好“市民大水缸”。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支柱。如何带着村民们发展产业?付曲生把专业所长发挥到极致,带着52户村民瞄准市场,以“高效益”“家庭式”种、养产业为主导,在Ⅱ级水源保护范围内,充分整合现有耕地,大力发展速生蔬菜、辣椒、高粱等经济作物400余亩,不断提升土地生产值。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针对26户“失地”农民,坚持“走访入户、政策入户、帮扶入户”的“三入户”工作法,发挥“移民后扶”政策激励作用,引导14户贫困群众养殖生猪39头、肉牛6头,同步争取生猪2200元/头、肉牛7500元/头的产业扶持资金,帮助解决养殖投入难题,让群众“只管养、放心养”。


  刘远群是海龙镇桂花村建档立卡户,儿子因病每月需要支出大额医疗费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丈夫外出城区务工,就得刘远群在家务农,并照看2个孩子……


  2019年10月,付曲生瞄准生猪价格上涨契机,联系区政协帮扶干部争取“因户施策”项目资金3000元,为刘远群购买了5头生猪崽儿,帮助刘远群搞起了生猪养殖。


  谈起到户产业的好处,刘远群喜笑颜开。“得亏了付书记、黎主任帮忙哟,5头猪卖得的钱,让我儿子的医药费有着落咯!”“今年,我买了11头猪崽儿,准备大干一场!”刘远群盯着圈里撒着欢儿的猪崽儿,眼角的皱纹笑得更深了。


微信图片_20200519153346.jpg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桂花村稳固“返贫防线”的关键之举。


  发挥距离市区5公里地域优势,跳出“就一亩三分地抓脱贫”的“思维藩篱”,付曲生带着驻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访谈,把群众就业意愿、技能特长记在本子里、刻进心坎里,多方联系帮助解决就近就业。


  原本,建档立卡户付文仲在市区某物业当保安,因物业发不起工资,只好回家待业。一时间,一家三口失去了经济来源。得知海龙镇污水处理厂缺一名操作工,付曲生积极推荐,经过区水务局一系列用工流程后,付文仲在家门口就了业,每月有1500元工资,还能兼顾着把家里的庄稼管起来。这段时间,付文仲隔三差五就到村委去,和付曲生成了两兄弟。


  “老刘,你们家户口本上有几口人,现在实际居住的又有几个人嘛?他们中有没得从省外转来的......”从1月30日起,刚回到老家的付曲生,屁股都还没坐热,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和桂花村的干部、群众“战疫”在一起,在村里开展“地毯式”入户询问、排查、核实、宣传,生怕遗漏任何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00519153339.jpg


  有贫困户打趣他说:“付书记,你不是扶贫干部了嘛,疫情跟你又没得啥子关系,你出来挨家挨户地跑,还有风险,值不值得哟......”


  “风险我也怕,但我更怕大家不听党的话!”“只要大家都管好自己,配合好村里的防控工作,再苦一点都值得!”


  随着“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的到来,付曲生拿出在防疫宣传中收集整理的“种植、养殖意愿统计表”,协助27户群众把种子、肥料运到了家里。积极配合村‘两委’,整合集体资金100万元,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通过‘异地置业’买门面收租金等方式,不断增加集体经济积累,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和全国人民一起脱贫,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几任驻村干部的努力,决不能砸在我的手里!”铆足了劲儿的付曲生,边说边朝着林湾组刘先桃家的辣椒地走去……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维维 通讯员 乾鸿申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