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看贵州 探寻美·多彩游记 | 中寨古茶树,大山深处的活化石




  阳光明媚的暮春四月,几个好友相邀去中寨乡看大山深处的千年古茶树。


  中寨乡朋友自告奋勇为我们充当向导。一行人驱车到石丫口村,然后步行朝荆棘密布的高山密林艰难行进。


  我们在素有“织金屋脊”之称、海拔1760-2300米的丛林之间攀爬穿行,沿着山间溪流逆流而上。溪流在陡峭的岩石间跌宕,形成若干个小瀑布群,瀑声悦耳。林间的天南星、百合花、山药等中药材随处可见。阳光从枝繁叶茂的林间漏下来,斑驳的光影投射在碧绿丰厚的植被上,犹如大山铺起的地毯,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山坡。四周草木葱茏,丛生如海的青蒿、高大的漆树、造型粗陋的杜鹃树、桩形古朴的枫香树、漫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在静谧与和谐中,混合出神秘而悦人的香气。


  在向导的带领下,经过气喘吁吁的攀登,首先在小瀑布旁边看见一棵枝繁叶茂的古茶树,树上挂着县政府的保护牌匾,树龄130年。我们欣喜地拍照留影,欣赏郁郁葱葱的嫩芽,然后继续攀登寻找……终于,350年、800年树龄等年龄参差不齐的古茶树,陆续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产生无比的惊喜和震撼。不难想象,这些古茶树与各种植物在千年的博弈中,终于顽强生存下来,在高山流水之间,用孤独的年轮诠释古朴的生命历程。花飞花谢千年过,孤星冷月照沟渠。此时激动得找不到词语表达,只能借别人的言语感叹。王维说: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渡兰君说:不屑闹市竞艳色,乐在幽谷着素妆。经过查百度,中寨古茶树,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聚天地之灵气,在高山云雾间顽强地生长。经贵州省林业厅相关专家实地考察鉴定,织金县中寨乡沙坝村、石丫口村与纳雍县水东乡姑箐村接壤的连绵山脉,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海拔在1730至2300米,适宜茶树生长。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得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茶叶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特点。乔木型中小叶古茶树集中连片分布有1000多株,古茶树群500余丛,1000年以上的有800多株,原生态老茶园600多亩,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被人们称为“姑箐茶”的茶品,在清朝时期为皇室贡茶。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据《贵州通志》记载,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甚佳。明清时期,来自平远州的朝廷贡茶就产自姑箐村。据介绍,姑箐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爱,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从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让人们在生活中养成了种种与茶相关的习俗和品茗习惯,形成了人类文明长河中独具一格的茶文化。中寨高海拔的崇山峻岭里产的茶叶之所以会成为贡茶,皆因其空气清新、水源优质,所产茶叶具有无污染、纯天然的特性。人们品高山云雾茶,透过唇舌间的清香,品的是随缘、谈禅悟性、返璞归真,品的是一份清爽,一份自然。


  我以前对茶道孤陋寡闻,平时喝茶只为解渴,局限于口舌的满足,根本没有那些文人雅士品茗悟道的心性。偶尔读到谈茶论道的文章,看见诸如“荡涤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明心见性”等等撩人意境的词语,心中羡慕不已,只是自己无法参透一芽一叶间的玄机。如今亲历千年古茶树,结合以前读到的关于茶的文字,内心充满无限的神往。


  中寨朋友手机里1000年树龄的古老茶树照片,对我们的诱惑力相当大,只是还需要再往陡峭的山梁上攀登,才能目睹千年“老寿星”的风采。由于时间关系,加上大伙都累得汗水连连,只能约定下次再来,遗憾地告别这个让人呼吸顺畅的天然大氧吧。旁生侧伴于古茶树左右的千年老枫香树、虬枝旁杂的古老杜鹃、山茶,以及不知名的其他奇特古老树种,形成天然的巨大盆景。这些古老的活化石植物,共同装点着神秘的夜郎古国,使我们对大自然充满由衷的尊重和敬畏。


  返程路上,从当地老人的介绍里得知,过去由于生活艰辛,肚子都填不饱,谁也没有心思品茶,只想着多开荒种粮食,所以土地周边古茶树的砍伐很严重,现存古茶树仅占原有古茶树的三分之一。后来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森林保护,半山以上的茶树才得以保护下来。


  现在经专家鉴定挂牌,除了树龄千年左右的古老茶树外,二三百年树龄的古茶树,都是从以前枯死的老茶树桩上重新发出新芽长成的。它们和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繁衍历程一样,春发秋歇,夏长冬眠,为了自身种族不被历史的烟云所覆灭,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虽然历经磨难,仍然坚守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为自然和人类留下一份醇香。


  如今在外务工的中寨人,除了少部分定居于山外的世界,随着家乡的发展,水、电、路、讯状况的改善,以及乡村特色文化旅游逐渐成为香饽饽,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中寨人,怀揣一份牵挂,一份眷念,陆续回到寄托着自己的乡愁之地。


  当我们汗流浃背回到石丫口村的汽车旁,回头看苍莽的茶山,仿佛看见那千年古树上的新芽正闪动着期盼的灵性眼睛,伴随瀑声悦耳的山溪流泉,向我们述说着千年的寂寞。


  由此我想到,这些千年古茶树,见证过历史烟云的活化石,应该到了它们为人类作贡献的时候。目前,在打造茶旅特色文化的同时,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托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这是迫在眉前的首要课题。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寨、水东这两个在行政区划上分了家的亲兄弟,在煮茶论英雄的好时代,通过土陶茶罐里飘出的缕缕相思,一定会携手共赢。


  文/向温华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靖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