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代表委员履职记】姜涛:传承“工匠精神” 期望涌现更多大国工匠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这就对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有更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高技能人才。我最大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5月16日,在给工作室职员讲解完技能后,全国人大代表姜涛这样对记者说。

  姜涛(左)给学生讲解技能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一年多来,航天江南所属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围绕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传承”开展工作。


  某型号箱体在试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并创新思维方式制作整体式装配焊接工装控制焊接变形,极大的改善了焊接变形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工效三倍以上,为保证该产品顺利参加珠海航展做出了贞献。

  针对不锈钢材料的焊接特性,通过制作内部双面保护工装,成功解决了某型号储氢罐内部焊缝焊接过程中氧化的间题,生产的十余个储罐经X射线探伤均一次遇过验收100%合格。


  把工作室建成职工创新攻关的主阵地,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开展了搅拌摩擦焊工艺方面的深入研究,先后开展了大厚度板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针对厚板的焊接技术难点,开展攻关,解决了搅拌头的制作工艺、参数的选择、工装制备等一系列难题,顺利完成了多种铝合金材料厚板的焊接难题,并成功应用于产品开发。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开展异种金属材料搅拌摩擦焊的工艺研究,先后开展了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不锈钢与铝合金、钛合金与铝合金等。在工艺方法上寻求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大量焊接工艺试验及攻关,成功解决了Q6900材料的焊接难题,确保该产品能够按时焊接完成,填补了公司在高合金钢焊接方而的空白。


  “某研究项目的筒体焊接,直线度椭圆度要求均为一毫米。工作室成员大胆创新,采用圆筒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对纵焊缝,环焊缝焊接,突破了搅拌摩擦焊纵环焊缝成套焊接工艺装备的研制等关键技术,并在多个项目中推广。”姜涛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大批人才在工匠精神传承中涌现出来。


  2019年工作室成员获航天江南院级5小成果奖三项。申报国家专利5项,已获批2项。发表论文15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公司论文评比奖励。编制企业技术规范三项,其中提高某保护盖生产合格率贵州省QC成果二等奖,所在班组获得“中国航大科工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传承工匠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不来也记不得,也需要久久为功。”姜涛说,去年,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室通过开设微讲、交流现场先进工作方法与成熟技术经验,增强学术氛围、增进广大职工学习交流,加强对标准及管理方法的理解贯彻:通过签署师徒协议,为新人传道授惑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技能、技能、技术人才。全年开展授课33次,培训380人次,2019年工作室培养高级技师1人,技师1人,获批遵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1人,航天科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1人,6人入选十院人才接力工程。1人荣获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称号。


  “我自己也要与大家一道加强学习,唯有永不停步,精益求精,才能做好做强自己追求的事业。”姜涛又发出自己的心声:“建议加大政府对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加大企业职业教育力度,采取税收补贴、提高专项支持补助力度等形式,推进装备制造业技能人员在职培养,创新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模式,提髙培养质量,为实现制造强国梦,培养更多新时代中国工匠。”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昌旭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