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名人名家点赞贵州】叶辛:每次看见变化都让人很激动

1.jpg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


  从1969年到贵州修文砂锅寨插队落户,著名作家叶辛跟贵州已经有51年的情缘。


  插队时期给叶辛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五荒六月,老乡们的口粮开始紧张起来,吃返销粮、救济粮是常事,穿的也很简单,住的多是茅草房,砖瓦房已经是最好的房子。回头一看,叶辛说,50年,这些问题都彻底解决了,尤其是村容村貌,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拍电视剧电影要找茅草房,根本就找不到。就拿我当年所在砂锅寨来说,二三层楼的平房比比皆是,卫生间都走进了农民家里。


  有50年的对比,叶辛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换了人间”。


  上个月,贵州这边请叶辛录了一分多钟的视频,讲的内容就是茶。叶辛当知青时种过茶,采过茶,对茶有着深刻认识和体验。那时生产队种茶是自产自销,“1990年我离开贵州时,贵州茶叶种植面积仅90万亩,但现在已达70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现在的茶产业给贵州创造了450亿元的效益。据说贵州今年的目标是向500亿元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农业、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十分巨大。叶辛曾写过一篇文章《西江华彩录》,讲的是雷山西江苗寨的旅游探路。“我在那篇文章里说,10年前,西江还在寻找脱贫致富路,而现在西江已成为一条华彩。西江人用民族文化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旅游路子。”


  旅游产业调动了西江群众的积极性,叶辛在采访中发现,500来户人家,都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经过10年发展,西江人利用民族风情、民族村貌、民族风俗、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元素进行探索,道路越走越宽。


  交通的变化,也令叶辛这个“贵州人”感到十分欣喜。“2015年底新华社发消息,说贵州这样一个内陆西部省份,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我在贵州插队和工作时,最发愁的就是坐车。那时汽车时速才二三十公里,现在可以到100公里,荔波、黎平、毕节等这些距离省会城市比较远的地方,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实现两地通达了。”


  作为作家,叶辛十分关注贵州的文学创作。他说,贵州影视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尤其这些年,贵州的影视文学突飞猛进,像去年播的《伟大的转折》,现在正在播的《花繁叶茂》,表现就很突出。他希望作家抒写今天的贵州,做出很大的贡献。


  作为贵州的旅游形象大使,叶辛说他会竭尽全力宣传贵州。“贵州的世界遗产地有好几个,这在全国是比较亮眼的。这些成果一定要巩固,同时还要往前走。”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陆青剑

  图/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