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铜仁万山:山地立体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5月12日,万山区敖寨乡瓮背村200亩荷塘基地里,荷叶田田,撑起无边绿意。荷塘边,一排楼房围绕,炊烟袅袅升起,将深山里的这座村庄映衬得更加宁静美丽。


  “这片荷塘可是我们的致富法宝。”70岁的村民文秀英说,她已赋闲多年,自从村里有了产业,开始招收村民务工,她又重新找到“用武之地”。


W020200513437311183587.jpg

敖寨乡瓮背村荷塘基地


  去年,通过莲藕种植和加工,荷塘基地产出莲子3000余斤,莲藕16000余斤,两者卖出收入达74万余元。而在基地务工的文秀英,除开每日80元的工资收入,还获得了产业分红。


  瓮背村地形崎岖、山势起伏较大,耕地稀少,是敖寨乡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前几年,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着农业生产,靠地里刨食收效甚低,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原本就稀少的耕地更是荒废了许多。


  2016年以来,瓮背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按照“山上+林中+山下”的“山大王”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千亩经果林”“生态种养”综合发展产业格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敖寨乡瓮背村果园基地,村民正在务工。


  将地形限制转化为资源优势,瓮背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山上种植了500亩油茶、300亩黄桃、200亩空心李,致力打造千亩精品果林,并在林中大力发展“跑山鸡”养殖,在山下种植200亩莲藕,促成了“春看桃花、夏看荷花、秋天结果、冬吃莲子”的别样景色。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曾经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开始迎来观光游客,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也为更多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加上每年都有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分红,收入比以前多得多。”文秀英感慨,得益于产业发展,大伙不用再外出务工,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敖寨乡洋世界村林下养殖产业所养殖的乌骨鸡


  念好“山字经”,种下“摇钱树”。瓮背村的蝶变只是敖寨乡山地立体农业发展取得成效的一个真实缩影。


  近年来,敖寨乡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攻方向,不断壮大食用菌、大棚蔬菜等产业种植规模,还在全乡五个村内大力发展精品水果、林下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致富产业,扩大辐射带动面,形成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通过‘622’利益链接模式,产业分红覆盖全乡所有建档立卡户。”敖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胡政宽告诉记者,目前敖寨乡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敖寨乡洋世界村千亩油茶基地


敖寨乡中华山村食用菌基地航拍图


  同时,该乡还坚持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为培训农民技术,宣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重要抓手,引导了大批不甘心贫穷落后的农民逐渐转变为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的生力军。


  “2019年,敖寨乡蓬勃发展的山地立体农业产业带动就近就地就业102人,其中贫困户建档立卡人口68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敖寨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通说,截至2019年底,敖寨乡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阳 通讯员 段凌睿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