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遵义农民会种田 一亩地“种”出3万元!

  “这是引进的新品种,主要有东韵红茄和亮剑黑茄。”


  “用野生茄根嫁接的茄苗,提升茄子的品质。”


  “每株可长出10个到12个茄子,2个茄子一斤,按市场价1.2元计算,一株可管10元钱左右。”


  阳光下,紫色的茄苗随风摇曳。


9.jpg


  蹲在田间,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下派的技术专家毛东和蒋华与汇川区泗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姚本东,一边查看茄苗长势一边算账。一株小小的茄子,折射出新品种、新科技、新模式、高效益的内涵。


  他们的身后,一望无际的大坝上,绿色的茄苗、金色的阳光、白色的地膜交织着,跨过山的这边山的那边,从泗渡镇“坝+坡+坝”跨镇、跨村集中连片延向邻近的板桥镇,覆盖观坝、松杉、布政、上坝、幸福等村居。


  不仅如此,这个坝区以“坝长制+联合党委+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形成全省最大的“万亩茄子”单品规模,并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沪遵直通”平台订单销往两千里外的大上海。


10_副本.jpg


  “4月下旬栽下去的,有20来天时间了,到了5月底茄子就要上市了,一直要采到11月,再种上蔬菜。”姚本东说。


  按照区、镇、村的产业规划布局,这个“万亩大坝”形成“夏季茄子+冬季萝卜+春季白菜”的种植模式,打破以往单独的产值不高的或稻谷或玉米或蔬菜“一年一季庄稼”格局,一个“十”号带来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在于,同样的一亩地里可种出“三季庄稼”:夏秋茄子采收期长可亩产2万斤,按每斤 1.2元计算, 亩产值2.4万元;冬季种白萝卜亩产0.6万斤,按每斤0.5元计算,亩产值0.3万元;春季套种白菜亩产0.5万斤,每斤1元计算, 亩产值0.5万元。三季合计亩产值可达3.2万元,是以往收入的30倍还要多,成为名符其实的样板田、科技田、示范田、效益田。


14.jpg


  遵义农民会种田,一亩地“种”出3万元。这样的创新方式,在黔北大地并非个案。


  记者来到遵义东部的“小江南”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坝区看到,刚采过的香葱地里,新翻的田间成行成行的葱苗又冒出泥土,“葱”出新的希望。


  “到今年3月底,第一季香葱已采收销售完别,亩产6000斤,单价每斤1.4元,亩产值近7000元。”流转了110亩土地的种植大户罗仕辉高兴地算着丰收账,第二季将在8月采收,过后接着种第三季,一亩地一年可种葱三季,至少两季半,毛收入超过3万元没得问题。“去年的行情更好,一斤单价3元钱,高的时候卖到5元钱呢。”


  官堰居支部书记李洪刚告诉记者,整个坝区面积5930亩,涉及官堰、合同两个村居农户2296户,清一色的种上了香葱,以“公司+合作社”带动散户抱团一路“葱”天,远销省内的遵义、贵阳、铜仁、安顺和省外的重庆、湖南、广西、江西等地。


11.jpg


  眼下,一种将土地亩产值逐步梯次提高到 3 万元、2 万元、1 万元的坝区农业“321 工程”创新经验正在黔北大地生动上演。


  一坝一主业,一坝一风景。各地结合市场需求和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广泛推广应用,叶菜、茎菜类(白菜、生菜、莴笋)—果菜类(黄瓜、茄子、番茄)—叶菜、茎菜类(生菜、莴笋)等设施高效栽培模式,“稻—菌”水旱轮作(优质水稻—羊肚菌)等露地高效栽培模式,“稻+鸭”“稻+鱼”“稻+蟹”“稻+鳖”等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畜—沼—菜(粮、经、果)、鱼—粪—菜(稻、果)等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林下养禽、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精品提子—食用菌等绿色生态林下经济模式,百花齐放,风光无限。


12.jpg


  喜看黔北千重浪。“坝区”带“山区”、促“林区”,“山区”补“坝区”,“坝区山区林区互为补充”,跨坝区、跨村、跨乡镇、跨区域布局正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产业示范带层出不穷,以提升基础设施、增加科技组装而影响形成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坝区现象”扑面而来。


  放眼观黔北,遵义市市、县两级集中打造的播州区鸭溪—石板—龙坑金鼓村沿线万亩辣椒标准化示范带、绥阳县旺草沿线“绿色稻+”示范带、仁怀市坛厂—长岗沿线红粱示范带等7个“万亩坝区”,以及各县(市、区)重点建设的至少1个5000亩以上单品规模化产业示范带,诸如红花岗区莲池坝区苦瓜示范带、新蒲新区新舟—永乐—到绥阳县郑场镇沿线建设辣椒示范带、桐梓县九坝夏秋冷凉蔬菜示范带、凤冈县进化—琊川沿线“绿色稻+”示范带、余庆县敖溪花椒示范带、习水县良村—温水沿线建设红粱示范带、赤水市旺隆金钗石斛示范带、正安县谢坝蔬菜(南瓜单品)示范带、道真县食用菌示范带、务川县黄都大蒜示范带,与全市大大小小的231个坝区,共同构成“遵义坝区”推广新品种、创造新技术、发展新范式、打造新集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四新一高”蔚为大观。数据表明,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一个个坝区正成为‘黔北粮仓’迈向‘黔北钱仓’的主阵地和风向标。虽然坝区在整个耕地面积的占比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把这4.5%的核心关键抓好了,将乡村产业兴旺的引擎和标杆树立起来,后面的路就会更好走了。”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这样认为。


13.jpg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坝区产业革命进程中,去年以来,遵义市在全省首创的以县(市、区)党政领导主抓的“坝长制”高位推动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实行工作指标、调度架构、考核体系和运行机制“半月调度制”,各地同步探索建立了“一案两员三长”(每个坝区一个方案、两个管护员、配强坝长、副坝长、秘书长)、“一长七队三员”(县、镇两级指挥长,技术服务队、劳务服务队、行政服务队、质量服务队、营销服务队、金融服务队、法治服务队,土地管理员、河道或水塘或沟渠管理员、护林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一个坝区、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坝长”们“既挂帅又出征”,通过“坝长”抓坝区,做给干部看、带着群众干,广大群众真正在农村产业革命中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信心,参与农村产业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高涨。


  盯住重庆、上海、成都、贵阳、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突出“一个示范带一个单品”产业大规模、抢占大市场、培育大产业。播州区花茂坝区茄子刚种下就收到重庆客商的订单,成为了热销的“期货”,汇川区泗渡坝区万亩茄子与贵州蔬菜集团、上海驭耀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单品产销协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加快良种选育、良法推广、产品开发等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作物茬口衔接,推广“321工程”30余种优良组合模式,大力推广套种、间种、复种、水旱轮作等“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模式,提高坝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产出率,“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产业、一个龙头”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强化经营主体培育,突破土地规模流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多措并举,全面发力。


  5月8日到10日,一场深入发动的“六看”产业观摩现场推进会走进坝区,黔北大地再一次强化了“凝心聚力调结构、心无旁骛抓产业”的共识和强大合力,持续掀起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热潮。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通过“六看”标准推进坝区建设,“看”出了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的产出效益、不断增加的群众收益,也“看”到了不断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成熟的组织发展模式、不断夯实的责任落实机制。


  “坝区”带“山区”、促“林区”,“三区”共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不断深入,加快农村经济实现“六个转变”,在希望的田野上改写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的春天画卷,遵义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其伦 黄霞 钱诚

图 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 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