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助力脱贫攻坚 书写贵州故事 | 工农村的彩虹



  工农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永乐镇20多年前叫茅坡,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只长茅草的偏僻地方。那时临近镇村谁家女儿找对象,只要说工农,小伙再好,都会告吹。一条盘山公路抵达镇上后,剩下的就是毛狗路了。从工农走到镇上,没三四个小时不行。移民搬迁到新蒲松源社区的孙林从小就在工农长大,谈起那些苦日子,眼眶湿湿,他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看工农穷,穷得难翻天。”


  2000年孙林母亲脑溢血晕倒,因为山里没有医生,父亲和叔叔交替着背,结果背到半路,母亲就咽了气。要是放到现在,母亲不会这么快就去世。他还说,工农村的穷不光如此,养头肥猪都卖不出去,有贩子低价把猪收来,以为可以大赚一笔,结果连续三头猪都在出山的过程中跌下悬崖摔死了,从此贩子再也不到工农来。一段时间,工农就像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日子并非想象的那么惬意:昼扛锄头,夜数灯花,有亲不来,可以说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工农村地势“三山夹两沟”,常驻人口2300人,外出人口达1760人。在村里,我见到了村支书夏体鹏,他介绍说,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村里想尽各种办法,发动各方面的力量。经过10多年的努力,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他的话,让我想起2016年5月我曾从这里沿曲折的小路到湄潭小河的情景。时值农忙插秧,有的田一直干涸着,长出了掩过人身的杂草。灌满水的田里,一两个人在弯腰,不停地插秧。我与一个叫夏天旺的老人交谈,他说孩子们在外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四五千的工资,还回来干啥!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嘛。


  车到茅官河,抬头看天,除了漂浮的白云,几个塔吊悬在空中,几根粗壮的水泥柱子也从河两岸倔强地长了出来,直直向上。夏体鹏幽默地说,这是新修的湄石高速公路,三重堰有个出口,到时工农村的交通就顺畅了,不要说一头猪,就是10头象也可以运出山了。


  夏体鹏是本地人,30多岁,不高的身材显得短小精干。说到参与脱贫攻坚的经历,他说,2018年3月他是从源泉村到工农来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来时,工农虽已有改变,但全村只有一条通村路,路灯不亮,群众饮水困难,属省级一类贫困村,怎样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等、要找不到“靠山”,作为村支书,他深知脱贫攻坚必须赢,可这个山沟沟,啷个富得起来嘛!那段时间,全市掀起学习黄大发高潮,工农村的条件可比黄大发所在的团结村好多了,他的信心,陡然增升。


  工作的过程琐碎而又平凡。中岭岗组70多岁的贫困户赵文,妻子50多岁,双目失明,两个女儿已结婚外出。他们居住的房屋十分破烂,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赵文的妻子干脆住到女婿家,一年也不回家一次。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串户路已基本完成,就剩他一家因为与邻居协调不好,又不愿出力而停工。看着乡亲们有的将车子或摩托开到自家屋檐下,赵文心里不平衡了,见人就说,夏体鹏欺负他,这么困难都不扶。村里派人去帮扶他,结果还没进门就被他轰了出来,抵触情绪很大。


  2018年4月的一天,天上下着雨,夏体鹏把摩托停在路边,走了大约两公里的小路,裤子上溅了不少污泥。到了赵文家,他敲了敲门,里面说:“谁呀?”木门露出一条窄缝,夏体鹏说:“我是村里的……”话还没有说完,赵文“啪”地关上了门。他站在外面,无论再怎么敲门,赵文都不回答。他站在屋檐下,说:“老赵,我是你的帮扶人,来帮你解决困难的?”赵文的语气很有情绪:“帮个球!”之后,无论夏体鹏怎么说,赵文就是不回答,20分钟后,还听见了赵文的呼噜声。


  第一次就这样吃了闭门羹,无功而返。说实话,夏体鹏觉得心里难受极了。但他没有退缩,一次、两次……最后终于叩开了赵文家的门。他把赵文和邻居召集在一起,动员,宣传,说服,串户路终于修到了赵文家门前,院坝还实施了硬化,房屋实施了“三改三治”。夏体鹏发动赵文种植辣椒、葛根,养殖生猪,免费为他提供幼苗和猪崽。现在呢,赵文家一年收入就达到了人均一万元以上,妻子也回来了。见到村里的同志,赵文老远就打招呼,递上一支香烟。每次到村里,赵文都说:“真的感谢你们,让我这个老头子又重新‘站’了起来。”


  赵文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夏体鹏说,这里的乡亲质朴,很多时候都能顾全大局,湄石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绿塘水库等工程征地时,村干部到村民家里一开口,村民们就答应了。“这么善良的乡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带领他们脱贫摘帽,奔赴小康呢?”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工农村正是这样做的。在“组组通”建设中,中山组吴树生认为占地赔偿太低,不愿意被征用。当施工的挖掘机开到他家的4分地里时,他老婆就跑到挖掘机下面站着。驾驶员不得不将挖掘机退后一米多。夏体鹏知晓情况后,跑到土里挨着吴树生坐下来,他说:“老吴啊,你说我们修路是为了啥?”吴树生说:“我管你为啥,反正占我的地,就是不行!”“从你家到街上走路,起码得两个小时以上吧,路修好后不到半个小时,哪个方便啊?”“管它方便不方便,占我的地就是不行……”


  两人在烈日下你一言我一句,对峙着。两个多小时,每人喝了一瓶矿泉水,太阳火辣辣照着,谁也没有服软的意思,脸上的汗水一滴滴往地里掉。最后吴树生说:“夏支记,我服你了,这样大的天气,你不怕中暑我还怕,你们挖吧。”夏体鹏笑着说:“也不白挖你的,按国家标准赔付呢。”


  在村里工作,从早忙到晚,从周一忙到周日,是经常的事。中山组陈元的房子被烧时,夏体鹏到现场处理了一天,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河对门组湛贵饮水困难,夏体鹏和同事翻过一座又山一座山找水,最后终于觅得水源。虽说辛苦,夏体鹏说但这些事不花钱,也挺有成就感的。“一件小事就是一次胜利,每次看见贫困户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想:胜利在望了。”


  正是这些小事,汇成了让人记忆深刻的大事。经过全村人的努力,工农村发生很大的变化,昔日的“茅坡”变成了今天的“金山”,村里引进的150亩金丝皇菊,第一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住房保障工程,实行整村推进;修建了村卫生室,聘请了医生;35个村民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2019年,建档立卡户都能分到700元的红钱,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夏体鹏笑眯眯地说,可算提前完成了任务,辛苦一点,但很值!


  为了验证脱贫效果,我们随便找了一个村民作简单的调查。这个村民叫唐会义,每月能在金丝皇菊基地拿到2400元的工资,加上自己流转的两亩土地,一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问起孙林,夏体鹏说,他属于搬迁户,在新蒲新区新中街道办事处贷款开了家超市,还买了车,是属于率先小康的那群人呢。


  金丝皇菊可以泡茶,我轻轻呡了一口,香气扑鼻,茶杯里的菊花灿烂地开放。天空澄碧,一道彩虹又绚丽地挂在了工农村的两山之间。“真美!”我看见有放学的孩子抬头,用稚嫩的手指着发出赞叹。多年后,这里将是他们美丽的故乡,他们的记忆里,将不再有“贫穷”二字。

 文/王兴伟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相康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