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给力!浪潮存储助力中国天眼打破“天文级”数据挑战

  5月8日下午,记者从贵州浪潮英信科技有限公司获悉,国家天文台携手浪潮存储,以分布式存储AS13000G5构建30PB可用容量、50GB带宽的天文大数据平台,为中国天眼的天文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实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天眼”

  近段时间,全球最灵敏、最大单口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中国天眼”又迎来新进展:其数据中心已经顺利完成升级。“中国天眼”作为新基建的代表,目的是建立起世界领先的天文研究基础设施,此次数据中心的升级意味着“中国天眼”距构建起观测、科研、数据三大完整科学研究框架又迈进坚实一步。


  据介绍,自正式投入科学观测以来,“中国天眼”每天产生约500TB零级未压缩数据,然后通过高速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支撑起相关的科研工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预计FAST未来十年的数据量将超过100PB。


  随着数据在科研领域的生产要素属性日渐显现,科研数据的高质量与完整性在“中国天眼”的日常科研工作中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科研任务的深入,“中国天眼”不断产生海量数据,对存储容量、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此,国家天文台近年来持续推进FAST科研数据中心建设。在最近一次升级中,国家天文台携手浪潮存储,以分布式存储AS13000G5构建30PB可用容量、50GB带宽的天文大数据平台,为中国天眼的天文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实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天文台携手浪潮存储,为中国天眼的天文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实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国天眼项目中,浪潮存储独创性地在一套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G5里部署了面向HPC和AI应用的H节点和面向高密度场景的M60两种节点,实现冷热数据分级存储,H节点提升天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M60节点实现单节点容量接近1PB,提供海量存储空间;并且,不同层级存储之间能够根据天文业务需求实现数据自由流动,带来更加快捷的科研体验。


  “此次浪潮存储的作用不仅是让中国天眼’装得下’数据,更成为天文大数据分析的’加速器’,在宇宙未知领域探索中发挥积极影响。”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说。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菊

  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