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苗寨里的绿色生机丨“院坝会、讲故事”系列报道

40.jpg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咱们村入选了!”4月23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苗寨72岁老人文家才的院坝中,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驻村人员王树和跟乡亲们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绿意掩映中,一场以“树”为主题的院坝会由此展开。

  环顾村庄,老枫树、杉木、香樟树浓郁葱茏,林间不时传来悦耳的鸟鸣声。


41.jpg

“龙塘苗寨”村口 资料图


  “这些树,都是祖祖辈辈守护下来的。”文家才老人说,“我们有一个传说,苗族的祖先‘蝴蝶妈妈’住在枫树里,所以苗族人都很敬畏枫树。”

  “敬畏古树、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正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吗。”王树和说,来这里驻村近两年,当地的生态文化让他感到惊讶和敬佩。

  文家才老人讲述了一段村民们植树造林的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雷山县林业局发动全县各村开展荒山造林。想到我读过书,人年轻,大家选我当村里的造林组长。”文家才老人回忆,那时每天早上七点,大家带着大米、水、蔬菜上山种树。

  “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劳。有时领到树苗怕种不快导致坏掉,我们就把树苗放进自己的田里养护着。”文家才话语很慢,眼中却满是激情,“当年大概种下了2400亩,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


42.jpg

龙塘村内遍布着荷花塘 资料图


  “后来,2007年村里积极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使我们这个森林覆盖率原本就高的村庄铺满树子。”村主任文冲一旁补充道。

  “每天早晨起来,山里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就像仙境一般。”有人在一旁点赞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黔东南州以及雷山县近几年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两个宝贝撬动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一代代龙塘苗寨人守护的自然资源,如今为当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龙塘村把目光投向乡村旅游,大力探索“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随着融创中国和友成基金会等扶贫力量的注入,龙塘苗寨从文旅、产业等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种植茶叶、葡萄、药用玫瑰、稻田养鱼等绿色产业,并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拓展各类生态旅游体验和民俗体验活动。

  这个民族文化浓郁和生态环境良好、距离西江镇14公里的苗寨,现在成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后花园”。


43.jpg

龙塘村寨景色秀丽 资料图


  “这十多年,村里变化相当大。原来村里环境卫生不太好,如今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子美起来了。”文家才不禁感慨。

  见院坝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文家才老人提高音量说:“依靠好政策,我们村来旅游的人每年都在增加,相信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对!”众人纷纷回应。

  龙塘苗寨是雷山县西江镇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江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457户贫困户1925人实现脱贫,走出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扶贫新路。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光燕 王玉林

图/新华网 陈延特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