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五一特辑 | 劳动者的声音故事

  • 作者:廖必翔 杨舒丞 张绍东 郭加尧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5-01 16:14:35

  5月,经历了春天的芬芳,即将步入夏季的炎热。


  在时间的绵延中,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到来了,在这多彩的季节中仔细聆听,不仅有花开的声音,还有劳动者用声音谱写的动人故事。


  用耳朵寻找“走丢”的音符


  一台钢琴有8000多个零部件,88个琴键,琴键牵动着200多根琴弦和200多根弦轴。


  钢琴调律师要用耳朵和双手与40余件工具相配合,将一架钢琴的音频范围调试到440hz和442hz之间。


  调律师张露为钢琴“听音”已经有11个年头,早已熟悉了以琴键为伴的生活。背着装满工具的背包穿梭在客户家,用耳朵仔细分辨每个声音的细微差别。张露为热爱的事业忙碌着,但他感到十分幸福。“我的工作与钢琴有关,听起来十分高雅,其实它也是一份耳手并用的体力活,并且特别需要精细和耐心,而我性格中有这样的部分。”


  打开张露的工具包,里面摆满音叉、调音扳手、止音钳和大大小小的螺丝刀。用这些工具给钢琴调音一次需要2小时左右。“这需要经验丰富的调律师才能办到,我初学调律时,一天都调不好一架钢琴。”张露感慨的说。


  人生就跟调琴一样,走的路越长遇到的问题越多,张露希望他能时刻保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保留一份“匠心”。


  聆听身体的“求救”语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是0到140分贝,通过听诊器中的铝膜传导,人体内部的声音会被听得更清楚。心跳声、呼吸音、血液流动的声音,这些独特的语言述说着病人身体的异常变化。而医生就是那个“听音人”。


  “急诊科的医生就像战场上的特种兵,接诊患者后,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治,听诊器是我们最熟悉的帮手,帮我们提供病人身体情况的‘蛛丝马迹’。”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杨秀林说。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的医生要迅速明确病人的病情,起到快速分诊的作用。“留在急症科的患者一般由急诊科内的医生进一步治疗,需要手术的准备手术上台,需要转入各个科室的要转入其他科室治疗,对重病病人还要与死神抢时间。”杨秀林说。


  目前,全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医生忙碌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依旧跋涉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


  精心修剪的“美型”之声


  “卡兹卡兹”清脆的剪刀声,几缕头发落在地上,理发师冯安雄正熟练的为客人理发,镜中,有客人的微笑和理发师专注的眼神。


  “你喜欢哪种发型?想要剪得多短?想要卷烫吗?”冯安雄仔细的询问顾客的需求,剪刀在发丝中间游走,一把剪刀述说了他的美学。


  “我做过多种行业,工地工人、装修师傅、保安,现在我是一名理发师,做这个行业已经五六年了,它让我在物质里面有了保障。”冯安雄说。


  原本冯安雄的父亲给他创造了不错的条件,可以靠收房租过活,但他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浑浑噩噩的生活,应该踏踏实实做事。


  在冯安雄的理解中,人无高低,职无贵贱,只要能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一辈子就值了。


  现在,每天在工作岗位中的冯安雄爱上了剪刀里面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希望。


  他笑着说:“这剪刀剪的不仅是头等大事,也剪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剪出了人生的精彩。我想努力做事的人,都可以被社会温柔以待。”


微信图片_20200501155857.jpg


监制/廖必翔

策划/文 杨舒丞

摄像/张绍东 郭加尧

剪辑/郭加尧

海报/郭加尧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