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十二产业争春记】“仙草”铁皮石斛的沿河致富记



  提起大名鼎鼎的灵芝、人参、冬虫夏草,大家无不拍手称赞。我或许没有他们名气大,但我的价值可一点也不比他们少,甚至因有非常多的养生保健功效,还被冠以了“仙草”的称谓。我,就是铁皮石斛。



  由于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喜温暖、不耐寒、喜湿润、喜半阴半阳的环境,虽然沿河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但是我的生存仍一度陷入了困境。


  今年66岁的冯新建爷爷,可算得上是我的“救命恩人”。冯爷爷是一家浙商企业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江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他的公司经沿河县招商引资落地中届镇孙家村,总投资8000多万元与浙江大学、贵州大学、铜仁学院等院校在沿河共同创办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他们科学的培育,利用人工繁殖与仿野生栽培技术使我能在当地大量繁殖生长。于是,我在这里不仅安了家,还成为了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



  多年来,冯爷爷一直秉持着“一部分人富起来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理念。他来到这里以后,积极地帮助指导当地的部分能人种植我们,让能人先富裕起来。通过能人的带动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地原本依靠种庄稼为生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到园区务工等方式即可增加收入。冯爷爷将公司流转土地的租金按林地150元/亩、土地300元/亩、基本农田800元/亩支付给农户,惠及周边200余户农户,实现每年有30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他的带动下,孙家村成为当地的第一批小康村。2018年,孙家村大健康产业园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园区周边3个村400余户、其中贫困户100余户脱贫致富。



  如今,我在中届镇“遍地开花”。近6年来,我的规模发展到了800亩,每年培育苗200万瓶。作为“一镇一特”的优势产业,当地政府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富民之路。目前,中届镇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20200430203644_92808.jpg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视频 周璇 刘义鹏 见习记者 韦伟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