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坚决打赢两场战役 万千劳动者汇聚起磅礴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4月29日,在开阳县永温镇双合村坪子上组的头花蓼育苗基地里,2000多亩头花蓼幼苗长势可观,50多个种植户正在进行头花蓼种植技术培训。


  “春耕关系到村民一年的收成,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为全镇农业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永温镇相关负责人说。


  既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打好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每一位挥洒汗水的奋斗者。从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到认真值守忠诚担当的公安民警;从24小时不间断值班的街道社区工作者,到披星戴月守护城市卫生的环卫工人;从农技专家到合作社负责人,从扶贫干部到贫困群众,在广袤的贵州大地上,社会各界劳动者用实际行动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磅礴力量。


在黔西县中建乡民主村,村民们正在搬运刚采摘的羊肚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刚/摄)


  抓生产 确保打赢最后总攻歼灭战


  暮春时节,万物葱茏。


  走进黔东南州榕江县城东北部的车江坝区,数百名群众正在掘土下苗,抢抓春耕播种的好节气。


  “我在坝区连续务工20多天了,每天早上7点下地,下午6点过后收工回家,就是为了抓住农时,赶紧把蔬菜苗种下去,给公司换来好收成。”56岁的水族妇女潘老标边锄土边说,在坝区种菜,每天工资100元,还有一顿免费午餐,坝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月生活不用愁。


  在200多公里外的贵阳市白云区高新工业园,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过完年就到厂里上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46岁的黄强告诉记者,走路20多分钟上班,每月有将近3000多元收入,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份工作很满意。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今年以来,白云区在坚守疫情防控的底线下,多措并举推动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精心定制“就业扶贫套餐”,帮助贫困群众端上了“金饭碗”,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截至目前,白云区省级重点项目、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复工复产率均达100%。


  这边,才开始收获;那边,新的播种又启动了。正是这样连茬的播种和收获,保证了贵州产业发展不断线,不断档,群众增收脱贫可持续。


  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州抓住春天,种下希望,丰收可期。


1月27日,贵航三0二医院医务工作者参加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


  战疫情 在群防群治中彰显贵州担当


  时间回溯到1月27日,正月初三,那个晚上,贵阳下着小雪,贵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受命紧急驰援鄂州。刚刚下班回到家的贵医附院护理部护士吴建丽临时接到出战指令,没有任何犹豫,匆匆拿上几件衣服,便立即奔赴机场。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随时听候组织召唤,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毫不犹豫地支援前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吴建丽说。


  生命重于泰山。在湖北,援鄂英雄全力以赴救治生命;在贵州,人民群众不留余力筑牢防线。


  全省91家医疗机构抽调的401名涵盖呼吸、重症监护、感染等专业的优秀医务人员齐聚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齐心协力救治患者。


  疫情防控期间,全省部署了1.2万余名警力,加强省界高速公路入口以及民航、铁路入省通道疫情检测,对83个省际公路检查站入黔车辆开展检测,共检查车辆217.5万辆521.6万人。


  “疫情不退,我们坚决不退!”在防疫战斗中,贵阳市小车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居委会的何利有一本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战疫以来日日夜夜发生的点滴事情。


  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党支部和盛家铺乡村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建成立战“疫”临时联合党支部,联合支部党员、村民志愿者、村医自发组织成立巡逻队,每天坚守在路口卡点上,严查严控外来人员和过往车辆司乘人员,形成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抗疫格局。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必须拉出我们的队伍,捍卫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盛家铺乡村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兼巡逻队队长雷邦明说。


  这是疫情期间千万名奋斗者的抗疫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抗疫战士们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有条不紊地推进疫情防控救治各项工作,为全省人民群众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铭刻了新时代贵州精神丰碑。


赫章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松林坡乡香葱基地,妇女同胞正在采拔香葱。(李学友/摄)


  夺全胜 凝聚打赢两场战役的磅礴力量


  一张简单的木床,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侧摆放有序的锅碗瓢盆……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嘎木社区办公楼里不到十平方米的隔间,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刘联益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忙完贫困户陈明通危房改造、劳务输出的事,又忙社区里香菇产业基地建设事宜,刘联益的民情日记本上写得满满当当。从担任对坡镇嘎木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他的日常工作成为七星关区全体脱贫干部的真实写照。


  换上胶鞋,扛起背包,走村串户。今年,七星关区301名村第一书记和1163名驻村帮扶干部继续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持续对未脱贫户、档外监测户、边缘户、疑似问题户进行逐户分析研判,成为了抢占脱贫攻坚高地的“突击队”和“尖刀班”。


  打赢两场战,时不我待,鏖战正酣。


  在水城县顺场乡洪顺合作社茶叶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和技术团队给村民开展技术指导,给他们送科技、送服务,助力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


  在务川自治县黄都镇黄都坝区,70多岁的黄华喜和其他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弯腰移栽辣椒苗,工资按80至100元每天计算,月底准时支付,截至目前已完成200亩辣椒苗移栽工作。


  ……


在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百香果基地里,几位村民围着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陈楠(中)咨询百香果幼苗购买和栽培技术等相关问题。


  春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拼实干,抓发展,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省各地活跃着一大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英雄。他们以真情赢得民心,用实绩造福百姓,书写了一幅幅精彩的贵州答卷。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覃淋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