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铜仁万山: “短线”产业带动群众长期就业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下旬,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江屯村辣椒种植基地里,30余名务工人员头戴草帽、手持锄头,弯腰低头整地、铺膜,阳光下,劳作的身影发着光。


34.jpg

航拍鱼塘乡万亩辣椒基地铺膜


  “每天都来做活路,轻松又有钱赚。”正在种植辣椒苗的张茶香抹了抹头上的汗,笑呵呵地说,这都是地里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35.jpg

鱼塘乡江屯村村民正在整地、铺膜。


  今年65岁的张茶香,是土生土长的江屯村人,原本因为上了年纪,无法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地里刨食,却只够温饱,缺少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直以来,鱼塘乡就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但长期以来都是散户自种,没有专业化、规模化的种植技术,收益不高。在张茶香以及很多村民眼里,靠种地难以找到增收路子。


36.jpg

鱼塘乡金盆村村民正在辣椒基地劳作


  这种看法在今年却出现变化。今年年初,由铜仁市引进的万亩辣椒产销对接示范项目落户万山区鱼塘乡,该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辣椒等“短线”产业。


  覆盖鱼塘坝区、大龙坝区、登峰坝区等4个坝区,以及鱼塘村、金盆村、登峰村、槐花村等12个村的万亩辣椒种植基地很快建起来了。播种、育苗、耕地、铺膜、栽种等系列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村里的老人和因疫情耽误在家的劳动力有了新的就业渠道。“之前在棚里培育辣椒苗,每天70元,现在地里铺膜,每天80元。”算起收入账来,张茶香笑容灿烂。


  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和执行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鱼塘乡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以“保底分红+利润分红”模式,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户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37.jpg

鱼塘乡团山村建档立卡户田见花正在团结农业园里务工


  “以1000元每亩的价格,我流转了3亩土地用来修建大棚,还能在产业基地就近务工,80元一天的工资,一个月2000余元,年底还有产业分红,收入比以前增多了。”鱼塘乡团山村建档立卡村民田见花说道。


  产业发展助增收。据介绍,鱼塘乡万亩辣椒基地现已完成4000多亩土地铺膜,一边铺膜一边栽种,大概5月底完成栽种,7月份辣椒就将出现在市民餐桌上。在这期间,每天可以带动150余人务工。


38.jpg

鱼塘乡万亩辣椒基地一片繁忙


  奋力向前奔小康。近年来,该乡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农业发展规模,加大低效农作物调减及坝区土地流转力度,有效提高农业价值,在带动产业升级、经济增效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鱼塘乡已建成大龙村、江屯村、高峰村等8个村11个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共计1920亩,全乡成立合作社62家,正在运营企业有70家,每年可带动当地近800余人实现长期就业增收。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阳

通讯员 宋安念 肖浩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