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向时涛:群众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以前刚到这里工作时,我主动给乡亲们打招呼,他们都爱答不理;现在,乡亲们都笑着招呼我们进家聊聊家常......”


  4月27日,在瓮安县瓮水街道花竹社区,向时涛说着在这几年的社区工作,最开心的不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群众每次路过群众家门口时,那一张张邀请进屋吃饭的笑脸。


  43岁的向时涛,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2009年8月开始参加社区工作,于2016年10月任瓮安县瓮水街道花竹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犹记赴任时,有着丰富经验的向时涛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配合默契,有序开展工作,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已对对人口、地理环境、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工作人员构成等社区民情有了全面了解。


  “花竹社区位于县城区域,相较其他乡镇的社区(村),在基础设施、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条件都要好得多,但群众的收入来源基本靠务工,当时我到任后就先重点抓保障就业的任务。”向时涛说。




  2016年11月,刚上任一个月的向时涛就带领组建了社区经济实体——瓮安县花竹正达劳务有限公司,至今进行了上百次的“社企联动”,解决了上万人次的临时就业。其中社区建档立卡户4户8人通过公司培训推荐就业,现今他们的年收入7000多元,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花竹社区也实现全面脱贫清零!


  记者与向时涛一道在社区里走访,沿路都是热情打招呼的群众,他告诉记者,群众很淳朴,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更加信任你。


  在经过黄龙屯水库时,向时涛问记者:“这里的环境怎么样?”


  记者看去,整洁干净的街道院坝,清新漂亮的文化墙,还有在阳光下波光嶙峋的水潭边休息游玩的群众......一番靓丽的风景线。


  “在2017年8月以前,这里的水质却污浊不堪,旁边垃圾满地,就是一个‘露天化粪池’,臭得周围住户苦不堪言。”向时涛的话语让记者产生了很大疑惑,这里以前真有那么不堪?


  “以前吃饭都要关窗,一到天热的时候,简直‘群蚊乱舞’!”今年60岁的邓永先在20多年前就在此地居住了,在她的记忆里,因为发展迅速,房子开始变多,但建设时规划不足,原本清澈的水变得污浊,环境问题一直是居民的心病。




  自向时涛就任花竹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向上级申请,积极联系各部门得到了支持,在瓮安城投公司争取到资金70万余元对黄龙屯水库进行了彻底治理。现在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连“瓮水长歌乡村行”都到这里文艺演出。


  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在疫情期间,他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总是身先士卒地背起手动消毒器,到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消毒;有外来人员不配合排查时他总是第一个赶到防控排难;全社区二十个防控监测点,他每天都要亲自巡查无数次;为落实居民小区封闭管理的疫情防控举措,他经常工作直至深夜。


  向时涛实干苦干的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真心实意的服务态度,社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的带领下,花竹社区的干群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辖区内213户一般农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达95%以上,建档立卡户4户8人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认可度10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2018年8月被瓮安县委政府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得黔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记者手记:


  在与向时涛一道走访时,记者感觉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像邻里乡亲之间的串门,一个不端着,一个不拘谨,和和睦睦地唠嗑,如普通人家时常发生的画面。但于平凡中可见不平凡,随着深入了解,才知这份平凡的背后是真心与付出。


  4年时间,向时涛深入社区每一寸角落,知百姓之所想,千方百计落实政策,晓群众之困难,全力以赴扶贫济困。实干苦干,用真心和热情帮扶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工作中心,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受益于群众,他是百姓的暖心人!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涛 卢泰铭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