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牛倌夫妻”不恋都市念乡亲 携手村民战贫困

  人间最美四月天,杜鹃花开满山巅。在黔东南州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年近花甲的赵其方、田维兰夫妻俩,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建起了“马鞍山原生态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态放养黄牛3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我们来这里养牛,就是想起个带头作用,让乡亲们都一起富裕起来。”一见面,赵其方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在这里发展养牛产业的初衷。




  马鞍山素有“鸡鸣三村”之称,与新州镇翁开村、黄飘村、翁坪乡牛岛村接壤。过去由于地处偏辟,交通落后,当地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早在1994年,赵其方就携全家老小到凯里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他边做边学、久而久之就成了技能较为全面的泥水工,当起了小老板。


  在外辛勤打拼20多年,赵其方在凯里买房买车,一家人日子过得殷实。但朴实勤劳的赵其方,一方面想到家乡还有许乡亲们尚未摆脱贫困;一方面看准家乡山好水好植被好,闲置的大片荒土荒坡是不可多得的资源。2013年,他们夫妻俩自筹资金80多万元,返乡创业。那时,山路不通,许多物资都得靠人挑马驼,赵其方与妻子,硬是在荒坡上凿出了几公里的毛坯路,打通了他们日后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隔行如隔山,面对养殖业,赵其方夫妻俩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他们尝试着养了七八十头羊,但总觉得效益不明显,2017年后又改成了养牛。“牛倌夫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态放养黄牛”的特色模式。


  每天清晨,他们把牛栏敞开,把牛群赶进大山,让牛群尽情享食大山里的“山珍美味”,傍晚再一起循着牛的脚印,把牛群赶回牛舍。




  “牛在山上可以吃原生态的野草,既节约饲养成本又让牛的体能得到锻炼,虽然这样牛长得慢些,但牛的肉质鲜美,深受大家欢迎呢!”谈起生态放养黄牛的好处,赵其方津津乐道地这样说。


  2017年,赵其方的养牛产业得到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扶持,利益链接了30户贫困群众。现在山里公路修通硬化了,产业也逐渐壮大起来了,赵其方并没有忘记当初创业的初心,他严格信守合同约定,总是按期兑现分红、从不拖欠。






  “想到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力度这么大,如果不按时把分红资金发放给贫困户,就对不起乡亲们,更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关心。”快言快语的赵其方朴实地说。


  赵其方夫妻俩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但在乡亲们中有口皆碑,同时也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如今,这对“牛倌夫妻”三个孩子均已成长成才,其大女儿、二儿子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三女儿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对于目前的家庭与事业,“牛倌夫妻”感到既轻松又愉快,脸上始终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锦焘

通讯员 吴昌前 潘开怡

责任编辑 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