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沿河:挂牌督战搭擂台 八大产业助攻坚

  “再不套种辣椒,我家以后的收入可能赶不上南部的贫困乡亲。”4月24日,明媚的阳光洒向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漫山遍野的空心李果园,村民车应强正在李园翻土、起垄,为移栽辣椒做准备,还能让李树长得更好。


  车应强夫妻二人都有残疾,4个孩子都在上学,是该村最困难的人家。前些年,在县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种下2亩空心李、养殖10多只白山羊,去年净赚2万多元,距脱贫摘帽仅一步之遥。


WechatIMG357.jpeg

  沿河自治县客田镇辣椒移栽现场。


  今年,南庄村一边引领村民种好精品空心李,一边帮助贫困户规模种植辣椒,确保尚未脱贫的5户16人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沿河着力扶持群众做大做强茶叶、空心李、白山羊、中药材等四大传统主导产业。


  但是,武陵山腹地的沿河地处偏远、底子薄,到今年初全县尚有2万多人徘徊在贫困线上,距离脱贫就差“最后一步”,成为全省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贵州吹响挂牌督战集结号以来,沿河决定集中力量、集中要素,重点发展辣椒、食用菌、生猪、生态鸡等四个重点产业,为群众脱贫增收提供强力支撑。


WechatIMG355.jpeg

  沿河晓景乡生态茶园风光。


  新产业遍地开花见效快,老产业提质增效潜力足。各产业专班暗暗比进度、赛效益、拼潜力,“我要脱贫”的群众积极性已被完全调动起来,让暖春四月的沿河处处显露出活力的创造、升腾的希望。


  铆足干劲冲刺  项目施工拼速度


  “从场地平整到摆完菌棒,前后仅用了一个多月。”官舟镇马脑村黑木耳示范基地,62岁的务工村民黎树英真正见识了现代农业的高效率,一辈子与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打交道的她参与并见证了产业发展的“沿河速度”。


  黎树英指着正在菌田里忙着安装灌溉设备的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说:“每天都有干部在基地上与群众一起劳动,每天都能看到领导到现场查看进度,这让大伙干劲倍增。”


IMG_20200409_170510.jpg

  印江自治县驻沿河脱贫攻坚队干部指导沿河群众排放黑木耳菌棒。


  今年,沿河计划发展食用菌3000万棒。已发展10多年食用菌的印江自治县,响应铜仁市“9+2”区县支持沿河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号召,带着资金、技术并引进龙头企业支持沿河。


  从印江来的梵天菌业公司,与沿河携手在马脑村打造400亩黑木耳示范基地,并新建日产6万棒智能化菌棒加工厂。为确保进度、早见成效,该县组建工作专班现场办公解难题保进度。


  菌田里工人忙碌一派繁忙,而不远处的菌棒加工厂里,挖掘机挥舞臂膀,工程车往来穿梭,一个个钢结构厂房正拔地而起。项目施工负责人说:“争取6月底建成投产,降低沿河食用菌产业成本,确保参与农户稳定增收。”


IMG_20200423_170636.jpg

  建设中的沿河官舟镇马脑村日产6万棒智能化菌棒加工厂。


  新产业保增收,今年沿河将规模种植辣椒6.5万亩、食用菌3000万棒,出栏生猪5.4万头、生态鸡140万羽。


  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干部正铆足干劲,抢时间,比速度。客田镇党委第一书记张红波说:“为让产业快速落地见效,各村攻坚队员长期吃足在村,有的甚至一个多月没回家换一次衣服。”


  干部争着干,群众比着干,沿河产业发展呈现你追我赶的喜人态势,在乌江畔上演一幕幕精彩的“速度与激情”——


  客田镇2000多亩辣椒种植基地不到半个月就完成整土翻地;年出栏6800头的生猪代养项目,短短10天基本建成主体;


  铜仁市万山支持淇滩镇发展的350亩竹荪,1800吨原材料10天就从数百公里外运达基地,不到一个月就建成竹荪加工厂主体;


  沿河供电局5天就架设36根电杆、近两公里线路及3台专用变压器,把“及时电” 送到中寨镇的“白叶一号”扶贫茶加工厂……


 精准施策攻坚 “新”“老”产业赛效益


  “没有人家,哪来的鸡鸣?”4月23日,谯家镇桂鲜村,徜徉在碧绿的茶海间,嘈杂的鸡叫声引起记者的好奇。


  “那是刚建起的生态养鸡场。”谯家镇镇长徐文君指着错落有致分列山间的白色大棚说。


养殖生态鸡.jpeg

  沿河谯家镇桂鲜村生态养鸡场,群众正在给鸡喂食。


  爬上山头,走进养殖场,刚给鸡喂完食的鸡场管理员罗时霞兴奋地说:“从来没想到我能养七八千只鸡,能在家门口拿到每月3200元的工资。”


  然而,一个月前,罗时霞一家5口还在为生计发愁。两年前,她的丈夫聂先武遭遇意外致骨脊受损,至今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好端端一个家也因医病欠债很快陷入贫困。


  按照“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要求,沿河要在6月底达到脱贫摘帽条件。沿河自治县副县长崔永龙说:“要在极短的时间让群众见到最大的效益,既要做实长效产业,更要抓好‘短平快’产业。”


  今年,该县结合实际精准施策,把辣椒、食用菌、生猪、生态鸡等作为重点扶持的“短平快”产业。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56万元,引进贵州众恒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12个乡镇(街道)21个村建养殖圈舍71栋,预计年出栏生态鸡140万羽。


WechatIMG352.jpeg

  俯瞰客田镇年出栏6800头的生猪代养基地。


  桂鲜村就建起4栋生态鸡养殖圈舍,已于3月建成投用。罗时霞与同村的何开富、陆翠霞、谯雪芬等贫困户成了鸡场管理员,每人每月工资3200元。


  “工资加低保补助金,我家今年人均收入能上万元。”罗时霞格外珍惜这份工作,甚至把家搬到养鸡场,既方便照顾丈夫,又能集中精力学习科学养鸡技术,为将来创业致富做准备。


  “新”产业蓬勃发展,增收成效吹糠见米,解决了贫困群众短期增收难题。今年,沿河辣椒预计产值2.5亿元,食用菌预计产值超亿元,生猪产值可超2亿元,生态鸡产值将超5000万元。


  “要让群众稳定增收,我们将进一步做做强传统产业。”崔永龙说,茶、空心李、白山羊、中药材4大产业专班也不断更新技术、做实加工、拓展市场,提升产业效益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县17万亩茶园、近10万亩空心李、20多万只白山羊,以及近5万亩中药材,惠及4万多贫困群众。


  脱贫振兴接力 八大产业比前景


  “搞规模产业,将让村集体‘空壳’成历史,公益事业不再担心缺少人手。”3年来,谯家镇映山村村主任谯明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映山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全村耕地清一色是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收益微薄。全村772户27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3户640人,村集体经济更是“一无所有”。村集体没钱,公益事业、投工投劳很少有村民响应,村民还抱怨村干部不得力,久而久之不仅基层组织凝聚力减弱,村里矛盾纠纷也越发频繁。


WechatIMG356.jpeg

  技术人员指导群众利用移栽器提高辣椒种植效率。


  但是,该村打算在四季果蔬合作社带领下,改玉米、红薯规模种植辣椒910亩时,大伙儿却不同意:“玉米、红薯卖不掉还可以用来喂猪卖钱,辣椒多了卖给谁?”


  “咱们种地就是不会算账,怕这怕那才受了一辈子穷。”谯明为了动员乡亲调结构,和大家算起了改玉米种辣椒的一笔笔细账:


  ——参与合作社规模种植辣椒,贫困户享受土地流转、苗、肥料、劳务等补贴每亩近800元;


  ——合作社按每斤鲜椒1.2元保价收购,每亩可产鲜辣椒3500斤以上,亩产值超4000元,而每亩玉米产值仅1000元;


  ——如果村集体种300亩辣椒,预计获利70万元,村两委每年就可拿出7万元补贴管理辣椒产业的村民,村集体留存14万元滚动发展,其余用来补贴参与公益劳动的贫困户。


  “谯主任算的这笔产业账让乡亲动了心。”正在合作社辣椒育苗基地采苗的映山村村民刘成旺说,大家从不愿种到争着种辣椒,以致全村辣椒种植指标不够分了,他家只分到两亩。


IMG_20200424_111851.jpg

  沙子街道南庄村探索“盆栽空心李”技术。


  规模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了支撑,激发了群众战贫激情。今年来,沿河的辣椒、食用菌、生猪、生态鸡等新产业在各方力量支持下,规模化的基地、标准化的厂房、先进的加工设备迅速布满沿河大小山头,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而该县原有的茶叶、空心李、白山羊、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严格按照“八要素”不断创新模式、更新技术、开辟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原来空心李鲜果下树后,最多保存四五天,如今通过冷藏保鲜,可保存三至五个月。”南庄村主任黎永红说,该村还在铜仁市卫生健康局支持下,开展“盆栽空心李”实验,力争让村民从过去单一的卖果转向果、苗同售,扩大增收渠道。


  除了八大规模产业,沿河的藤编、花卉、烤烟等特色产业也不甘落后,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助脱贫擂台赛中。


IMG_20200424_135138.jpg

  和平街道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正在编制“古思州藤椅”。


  记者在该县和平街道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到,沿河红峰藤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名搬迁群众正手牵青藤,熟练地编织古老的“思州藤椅”。


  “我们免费提供材料,搬迁群众可领材料回家制作,我们按照200元一张回收藤椅。”沿河红峰藤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晓红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带动87名搬迁户及周边村寨的贫困户就业增收。


  挂牌督战搭擂台,八大产业战贫困。今日沿河一项项富民产业正在乌江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成为脱贫增收的有力支撑和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代乐 朱邪 杨聪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