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她让大家“下楼”就能摘掉“穷帽子”



  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住进新房的“新市民”们不但从老家“搬得出”,更在新家“稳得住、能致富”,这和当地一位“女强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安置小区一楼,几个门面共同组成了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的门头,穿过门面更是别有洞天——上万平米的厂房内数百台缝纫机依次排开,轻快的“哒哒”声与充棉机的轰鸣此起彼伏,流水线上一件件儿童棉衣快速成型,整整齐齐地等待厂家的技术员验收。


  官舟镇移民安置小区


  “这批棉衣全都是国外订单”,公司负责人付芬笑着说,加工完毕后这批服装最终将摆上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商场货架。而完成这些订单的,几乎都是官舟及附近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不少正住在厂房楼上的安置小区。


  厂房内,100多名工人正在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2017年我就到付总这里工作了,之前在北京打了两年工,虽然收入高,但还是不如在家门口挣钱好。”27岁的豆文红是官舟镇大桥村人,本身就心灵手巧,加上外出打工的历练让她更加成熟,沟通能力相对身边的人也更为突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付芬的“重点培养对象”。如今她管理着一个有20多名工人的生产小组,月收入也有四五千元,“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成长真的特别高兴,毕竟人都想往高处走嘛”,在豆文红的笑声中,满是她实现价值的喜悦。


  厂房就建在小区一楼


  张加奎是厂房内年纪最大的工人之一,62岁的他因为腿脚残疾,长期只能在家里休养,没办法帮家里人分担压力,却没想到在花甲之年开始了新生活。“我比我老伴强,我还能做缝纫,她只能做包装了。”一对老夫妇在家门口的工厂里成了“双职工”,各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一下就解决了一家人的脱贫难题。


  “最多的时候我一次要发出去几万件衣服,都是集装箱运走,以前怎么敢想啊!”付红兰是厂里的仓库管理员,也是付芬多年的好友,2018年搬至安置小区后便到付芬的厂里帮忙,见证了这家企业的有小到大,也见证了许多邻居在这里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付芬(右)正与张加奎交流


  “最早的时候大家心都不定,上两天班就跑了,我就坚持请老师给大家讲课,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付出才能有收获。”付芬说,这么多年的经历让自己深知,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生活,更要懂得感恩,“扶贫先扶志,一定要让大家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才能真正脱贫”。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公司已经让200多人找到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其中8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坚持贫困户优先录用,还接纳了10多名残疾人就业,在发放工资之外还为大家申请政府的就业补助,想方设法帮大家解决困难。”


  付芬正与工人们整理成品衣物


  去年,公司完成产值2200万元,其中工资发放超过500万元。疫情期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付芬为了保证大家的工资一分不少,还到银行贷了款。“我们现在做代工利润还是很低。下一步我们要稳定生产质量、提高设计能力,注册自己的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大家才能发展得更好。”


  厂房内工人们正干得火热



  文图/视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捷 韦伟

责任编辑/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