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毕节:博士后返乡创业富乡邻

  赫章,晴空万里。


  手捧着沉甸甸的2100元工钱,赫章县双坪乡高明村村民周飞训乐呵呵地笑个不停,她麻溜地将热乎钱揣进口袋,准备去村口小卖部给孙子买点最喜欢吃的零食。


  她兴奋地说,这是自己在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工作20余天的报酬,每天100元的薪资,比别处都要高。


20200425204159_10018.jpg


  “自从陈博士回来,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咯!”周飞训口中的陈博士名叫陈润华,是土生土长的赫章本地娃。


  老家在赫章县野马川镇新营村的陈润华,靠着勤学苦读走出大山,取得了法律学硕士、文学博士、古典哲学博士后的优异成绩,还曾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做专职研究员。


  两年前,47岁的他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又回乡创办了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从城市回到农村,从高校走到田间,陈润华没有一点书生气和老板的架子,俯下身子翻田耕土、撒肥施料,他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喊苦叫累。


  “做学问和做事业一样,都必须沉得下心。”陈润华笃定地说。


  留下来,只为心中的那份“乡愁”


  乡亲们都知道,陈润华选择回来,是为了照料生病的父亲。但不知道的是,明明可以在大城市过着不错的日子,他为何铁了心却要跟这山坳坳里的黄土地死磕。


  作为打小穿“开裆裤”的交情,陈润华心里想什么,兄弟徐伦最为清楚。


20200425204215_98434.jpg

陈润华(左一)与徐伦讨论半夏种植情况


  “他是不忍心啊!”


  少时离家老大还。在大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洗礼的陈润华,眼界、想法、思维都开阔许多。


  间隔许久后的这次返乡,令陈润华喜忧参半。


  喜的是家里的绿水青山保护得很好、土质环境优良,是一座生态绿色宝藏;


  忧的是老百姓仍是小农意识,种植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只剩空巢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家中。


  他不忍心看着家中父老乡亲仍受分离之苦;不忍心看到家乡荒山成片、空放闲置;更不忍心自己过着好生活,家乡百姓却仍旧被贫困束缚。


  “不管要遇到多少困难,我一定要留下来做点事情。”徐伦回忆说,陈润华说这句话的时坚定的眼神和语气,令他为之震撼,至今记忆犹新。


20200425204230_25199.jpg


  2018年初,在家人支持下,陈润华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成立了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赫章县双坪乡发展中药材种植,完成了从博士后到返乡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赫章,生于斯长于斯。


  留下来反哺桑梓,是勇气,是坚持,更是乡愁,是情怀,展现出是一位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浓厚的情谊。


  干下去,风雨后总会见彩虹


  “干!再苦再累都要干下去!”这是陈润华心底的最强烈的声音。


  可创业光有热情不行,还得有长远的眼光和干实事的能力。


  在对赫章县整体情况作出整体了解和充分判断后,陈润华决定种植半夏、附子等中草药。


  “我们赫章有长期栽种半夏的历史,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都很合适。”陈润华说,半夏颗粒大、粒型好、易于加工、粉质含量高,收益也好,非常适合成规模种植。


20200425204247_67039.jpg


  选定了产品,剩下就是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起初,大家都对这位从大城市回来的博士抱有怀疑态度。“他读书是厉害,搞产业还不知道行不行叻。”


  55岁的赫章县双坪乡高明村村支书李文朝,是村里的老支书了,很有群众基础,他代表村民首先提出了疑问。


  “我是下了决心来做这件事的,到底行不行,咱看行动。”


  说干就干,陈润华首先征用了一部分的有流转意愿的村民土地,按照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再付日薪比别处略高的价格雇佣这些村民到种植基地工作。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两年多来, 从最初的10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1.7万亩种植基地,陈润华用时间和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20200425204303_44007.jpg


  李文朝感慨,这位陈博士确实不错,只做实事,不说空话。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扑在地里研究中草药;哪怕自己暂时没有营收,该给老百姓的工资,一天也没拖欠过。


  还记得刚刚种下半夏的那一年,突然就下起冰雹,冒着风险,陈润华带头去种植基地进行急救措施。


  “天太冷了,在抢救过程中,隐约看得到他脸上渗出的一道又一道血丝,长年在低海拔城市生活的人,哪遭得了这个罪呀!”回忆的话语中,李文朝满是对陈润华的钦佩与心疼。


  但为了干好家乡的这份事业,陈润华几乎倾其所有,甚至无暇顾及自己身体上的伤痛,一心扑在中草药的种植上。


  因为半夏投入成本很高,从选种、栽植、管理再到采挖加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不敢马虎。


  “不用农药,全部采用人工除草,基地上还安装的有检测仪,随时检测基地的情况。”


  陈润华说,质量就是生命,绿色、优质、生态的中药材是他创业之初坚持的标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


  活起来,带领乡亲奔向致富的远方


  陈润华公司唯一的女拖拉机手周春家住双坪乡鞍山村,长期在外省一家钢铁厂开航吊,月工资6000元。


  去年9月份回来看到家乡发展轰轰烈烈,就留下来,加入公司,前几天公司定制的半夏播种机到了,她第一个报名成为拖拉机手。“我开过航吊,有基础。”周春笑着说。


20200425204326_44200.jpg


  遵义医科大学毕业的王平也是赫章县野马川人,2018年,他辞掉医院工作,跑到大山深处跟着陈润华种药。


  “现在正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投身农业产业。机缘巧合下得知陈博士在创业,我也想和他一起,为家乡做一点贡献。”话语中,王平透着期待。


  今年3月,受贵州理工学院委托,该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教授林长松,专门从省城来支援陈润华,把科研做在田间地头,为生态农业种植做好技术上的支撑。


  “公司现在有7、8个种植基地,基本上是一个基地带动一个村的经济。”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陈润华的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多家药企合作,流转了1.7万余亩土地,种植半夏、附子等中药材,带动周边600余名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1.3万余亩。


20200425204341_38626.jpg


  村民终于不用再做“候鸟”,冬天出去,春天回来了。


  赫章县双坪乡高明村第一书记邓银兵说,陈博士返乡后,大大减少了村里留守的妇女儿童,此外,还让老百姓学会了种植技术,不用再种传统农作物为生。


  “以前双坪乡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半夏虽有,但都是野生的居多,还没有这样成规模的种植过。”双坪乡副乡长徐仕学连连夸赞,陈润华博士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陈润华说,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非常好,从农村走出去的人也很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从农村走出去的事业有成之士,带着资金、技术、市场和产业思路眷顾家乡,用不同的方式,推动乡村发展、带动乡亲致富。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雅萌 吴悦月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