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安顺】紧盯目标不放松 迈好走稳“第一步” | 安顺市“十项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市”

  安顺市委、市政府在2019年全市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三步走”的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到2022年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到2027年实现教育强市目标的发展定位。这既是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民心所盼。


  党建引领工程聚合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印发《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市发〔2019〕8号),推动党建“六化”工作。以基层党建三年质量提升计划为目标,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育人工程显内涵。以“五育并举”一体推进“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活动,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2019年全市共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3人。全市600分以上139人。


  学前教育普惠扩容提质工程稳推进。印发《推进市一幼、市二幼、市实验学校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实施方案》,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覆盖面。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部署会和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推进会,明确教研指导责任区、分类评估等重点任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5所。积极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组织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工作。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强保障。市实验学校与西秀区凤仪小学、若飞小学建立校际联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安顺市“20+3”初、高中教研联合体工作。配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小学(幼儿园)26所,保障7733名搬迁户子女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要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推进。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突破工程合民意。印发《安顺市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意见》,有序开展教学视导和指导培训等工作。组织召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分析暨总结表彰大会,对教学质量提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先进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主动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指导关岭综合性高中、开发区高中成功入选贵州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指导西秀区第三高级中学、旧州中学积极开展全省第二批“特色学校”申报工作。


  职业教育强基特优工程见实效。2019年完成中职招(送)生19561人,各中职学校完成中职招生10459人。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和平坝区中等职业学校获得第二批全省“中职强基工程”项目学校称号。安顺职院与5所中职学校共同举办“中高职贯通”班,招收706名学生。联合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安顺学院等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快捷通道。


  区域“双一流”建设工程增实力。安顺学院建设一流专业重点项目1个,师资团队培育建设项目1个,课程重点建设项目3个。2019年安顺学院新增“测绘工程”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安顺职院重点打造旅游管理、会计、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等5个高水平专业。安顺学院与政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科技合作,2019年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4项。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筑基础。补充特岗教师610名,全市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46名,招聘公费师范生12人。实施中小学教师“名优工程”,1人评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2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51个。培养特级教师87名,省级教学名师39名,省级骨干教师263名,省级乡村名师150名,省级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14名,市级教学名师120名,市级骨干教师1370名。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建省级名校(园)长工作室11个,培养市级名校长13名。


  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工程保长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细化各项改革任务。探索教育机制改革,与安顺学院签订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推动校际联盟办学实体深度交流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发“高校毕业生网络报到系统”。制定《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市二幼为试点单位,启动“两自一包”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化“双提升”工程助发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全覆盖,建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小学校(含教学点)757所,覆盖开通率达100%。通过优质资源应用促进“双提升”,推动“网络空间人人通”注册工作,全市共注册教师用户2.24万人,学生用户30万人,家长用户29.77万人。成功申报中央电教馆“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研究”和“家园共育”百所数字幼儿园项目试点,在全市7所中小学校和7所幼儿园开展试点工作。


  2020年,全市将基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更高、质量更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95%、92%、42%,提前两年实现省定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建立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办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分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县为主教师保障机制和全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完善教育脱贫攻坚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各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永馨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