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天柱西岭村有个奇人 用小小羊肚菌承载大梦想

  “有女莫嫁西岭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十几年前,这是一首在天柱县石洞镇西岭村广为流传的山谣。十几年后,行走在西岭村,田间产业兴旺,大棚成片,村民安居就业,一幅新时代农村美好景象。龙坤是西岭村致富带头人之一,他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羊肚菌种植,被村民亲切地称之为致富的“领路人”。


  守初心,致富不忘带乡邻


  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庭的龙坤,自小就特别的孝顺和懂事,看着含辛茹苦的父母吃不饱穿不暖,他自小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为了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没钱读书的龙坤早早当起了家,木匠、泥水工、装修工、个体经营者……什么赚钱他就做什么。因为头脑灵活、人缘较好,他很快就有了一些积蓄。担心年迈的父母上山下地干活累着,他就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交由他们打理。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014年,他离开了家乡,前往广东打拼,希望搏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初来乍到,不熟悉方言又没有文化,到处求职的他四处碰壁,身上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卖过苦力搬过砖,饿了就吃个面包,渴了就喝口自来水,每次干活都选最脏最累的干,别人80一天,他就60一天,很快就赢得了工友和老板的信赖。得到老板赏识的他,职务一升再升,成为了公司年薪30万以上的部门经理。


  自己有钱了,家人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想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感到十分欣慰。2017年春节,他踏上回家过春节的旅程。想着全县脱贫攻坚正酣,乡邻生活依然贫困,这让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很不是滋味。“群众富才是真的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个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念头,在他脑海里不停的萦绕。


  找路子,选准产业铺富路


  一花独放非盛景,万紫千红满园春。为了带领乡邻们一起致富,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辞去了高薪职位回乡创业。


  为了找准产业发展路子,龙坤上网查资料,买来资料自学,到处学习考察取经。当了解到国外一公斤干品羊肚菌售价约3500元,而国内市场也约1000元左右,他觉得种植羊肚菌市场潜力大,比香菇也更有赚头,最终选准了羊肚菌产业。


  石洞镇曾经是黔东南州的极贫困乡镇之一,当时有24个贫困村3106户贫困户。龙坤觉得选择在这里试种,将对产业扶贫产生示范效应。2018年,龙坤将自己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选在了石洞镇西岭村。




  羊肚菌很“娇贵”,对温度、湿度、光照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为了早日栽培成功,他一连半年都吃住在基地,一天到晚都在各种尝试比较中摸索。由于第一次试种经验不足,2018年他种植的30亩羊肚菌在将要采收的时候病死。这让龙坤备受打击,家人都劝他别冒险了,安安稳稳去打工,工资低点,风险小还稳定。但是,敢于较真碰硬的他,没有放弃种植羊肚菌。


  汲取了2018年的教训后,经过反复实验,2019年,他摸索出羊肚菌“三喜三怕”的习性,突破了菌种选优和管理技术两大难题,2019年种植的26.6亩羊肚菌喜获丰收,亩产鲜菌突破100公斤,亩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14户贫困户获得利益分红,30户农户就近务工得到收益。


  种植羊肚菌成功的喜讯迅速传开,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只有他和他的家人知道,成功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绘蓝图,描摹乡村新画卷


  辛勤耕耘,有了收获,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他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谋划着如何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的种植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增收致富。


  他深谙这个道理:要想将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是要有核心技术,规模化生产。如今,技术有了,下一步就是要扩大生产规模,树立自己的品牌。为此,他积极向石洞镇党委、政府申报扶贫项目资金,将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利益联结参与进来,不仅能够按期领取产业分红,还能够在基地务工。




  “群众要致富,党员得领路”。看着基地逐步走上正轨,付出有了回报,龙坤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回想起2019年11月自己向党支部书记递交入党申请书那天,党支部书记对自己说的话,内心充满了鼓舞。他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帮助,必须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虽然现在仅仅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下一步,他将坚决服从党组织的领导,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继续将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让羊肚菌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宝贝”。


  在龙坤的带领下,村民走上了一条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在石洞镇西岭村这片土地上,播洒了新的希望。说起龙坤一心为民,带领村民致富的场景,村民们总是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通讯员 杨维锋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潘德玉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