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七星关区:因地制宜定战法 招招战贫攻堡垒

1.jpg

 冲刺90天,脱贫战正酣。七星关区43个乡镇(街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补短板、强弱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制定产业发展战法、长短结合战法、就业增收战法、整改短板战法等。


  千溪乡是七星关区剩余贫困人口最多的乡,全乡剩余133户351人。“任务重,更要奋起直追。产业发展战法是我们的法宝。”千溪乡党委副书记何沛东说。


  6600亩刺梨、700亩脆红李、1.5万亩板栗……这是近年来千溪乡实施产业发展的成果。“刺梨等经济作物虽然价值高,但短期时间内难以见效,所以我们通过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发动村民进行肉牛、生猪养殖。目前,养殖规模近2万头,有效扩大增收渠道。”何沛东介绍,通过种植、养殖、就近务工、政策兜底等方式,千溪乡贫困户人均收入已达5000元以上。


  “烤烟是大银镇的传统产业,今年,通过政府引导、典型带动、免费技术指导等方式,全镇范围规划种植7000亩烤烟。为实现村民长期可致富,短期可增收的目标,我们以‘长短结合’的模式,同步发展种植1.2万亩辣椒、1000亩芸豆,1000亩黄豆;依托新希望集团仔猪场和有利地理山林条件,引导‘村合作社+N’开展仔猪育肥养殖和慈伦大鸡(跑山鸡)养殖业,抓好劳动力推荐就业,增进群众收入。”大银镇镇长聂开龙介绍,通过长短结合战法,截至目前,大银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达4000元以上,脱贫完全没有问题。


  撕碎贫困标签的办法不止一种,在杨家湾镇党委书记吴学海看来,就业增收战法是“吹糠见米”的一招。杨家湾镇毗邻毕威高速,交通便捷,当地党委政府主抓就业,引导近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我们镇有5.7万余人,其中劳动力占2.7万人,剩余未脱贫户271户751人。通过主动与广东、浙江等地工厂对接,目前我们已引导近万名村民外出务工,年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针对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我们就近就业、产业覆盖等方式,已基本覆盖在家劳动力。一定能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小康。”吴学海信心满满地说。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七星关区脱贫攻坚指挥中心负责人廖世穆说,距离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还剩70多天,七星关将扎实开展“回头看、持续帮”工作,对建档立卡户中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等农户全面摸排,准确建立、建全短板弱项问题台账,着力补齐脱贫短板,不断提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精准性,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夏民

责任编辑/周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