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法制花开惠民生:毕节市群众安全感提升的背后

  “张支书快进来坐,这边烤火,下雨了,外边冷!”村民罗发珍看见张齐龙拿着手提包在路上走着,赶忙招呼他进屋坐下,转身就端上一盆热腾腾的“坨坨肉”,“先吃点暖和下!”


  张齐龙是毕节市金海湖新区青山村村支部书记,每天到村里入户了解情况是他雷打不动的行程。一开始,张齐龙并不受待见,罗发珍更是经常跟他抬杠,让他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


  “她过去好酒,遇上生活不如意的事,就借着酒劲找村干部发脾气。”张齐龙告诉记者。


  一来二去,张齐龙把她的家庭情况以及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并且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和她“认了亲”。通过张齐龙一次又一次的劝诫,她改掉了酗酒的坏习惯。


大方县东关派出所警民议事员引导园区工人扫描“贵州公安110便民服务二维码”。 陈迈 摄


  “以前不懂法,做事都由着自己性子来,现在不一样了,我做事之前都会掂量一下这样做是否违法。”4月10日,在谈到村里“法治毕节”法治广场宣传栏发挥的作用时,罗发珍这样说。


  据了解,“法治毕节”法制广场不仅宣讲与农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列出村规民约专项,包括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五方面内容,规范了村民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深受村民欢迎。


  在张齐龙看来,法制文化的创建更推动了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法治毕节’的创建凝聚了‘青山力量’,通过微信群,把本村在省内外等地工作和创业的人士,与本村群众的力量连在了一起。大家在群里讨论,积极出谋划策,对推动本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大方县推行的“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融洽了警民关系,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利器,深受群众欢迎。


  在好的风气的影响下,青山村村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去年已经成功脱贫摘帽,正在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大步迈进。


  青山村法制文化创建只是毕节市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和形式、拓宽普法阵地的一个缩影。


  治市方略,重在法治。2015年11月,贵州召开“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动员会,正式以毕节市作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城市。


  从“法治毕节”创建启动至今,毕节市将法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以法治保稳定,以法治促发展,以法治惠民生,以法治谋和谐,全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赫章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上门为企业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企业复工复产。


  毕节市以“六大工程(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司法天平、全民守法宣教、法治惠民服务、生态文明法治、法制监督检查)”为抓手,创建内容涵盖教育卫生、司法救助、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民生各领域,让市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法治建设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法治惠民长效机制愈加完善,培植全民法治理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缩小光圈,毕节市精准定位,用法治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坚持以“四个三”为抓手,强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黔西县创新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七人议事”推进村民自治;“公道评说”理行天下;“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全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打造公益诉讼预防“怠政”的毕节模式……


  在“法治毕节”创建的道路上,毕节市步履坚定,目标明确。特别是2019年,在省委政法委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毕节市积极投身到开创毕节试验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各类敏感案(事)件和负面炒作大幅下降,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案(事)件,刑事、命案、治安等各类警情均大幅度下降,全市吸毒人员新增数、复吸数呈双下降趋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毕节人民的平安体验一年比一年好,2019年,毕节市群众安全感达98.89%,同比上升0.91%。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凯 黄杏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