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黔南】牵好产业发展“牛鼻子” 贵州这个地方村美民富产业兴

1 图为九阡镇海鲜菇生产基地.jpg

九阡镇海鲜菇生产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的时节,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足马力发展扶贫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在九阡镇这片勤劳的土地上,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食用菌菇撑起致富伞


  九阡镇有海鲜菇、秀珍菇两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海鲜菇生产基地位于九阡镇水各村大寨组,规划占地面积62亩,是九阡镇2017年引进的扶贫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年产海鲜菇5000余吨,常年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主要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雅院社区移民群众,人均月工资收入3000元以上,项目覆盖全镇所有一般贫困户,实现每年均户固定分红834元,村集体经济分红14万元。


  秀珍菇生产基地位于九阡镇水梅村,生产用地80亩,每年夏季产秀珍菇菌包、冬季产鸡菇菌包共300万包,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鸡菇400万元/年,秀珍菇600万元/年),该基地为九阡镇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收入达2600元以上,项目覆盖贫困户500户2075人,每户每年固定分红8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分红15万元。


  在九阡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务工群众正忙碌地进行生产工作。据悉,该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于2月底已全面实现复工复产。


  “九阡镇将在现有的海鲜菇生产基地和秀珍菇种植项目基础上,继续谋划扩大面积,利用‘三荔高速’‘荔榕高速’过境的便利条件,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措施,充分利用广州等发达地区帮扶资源,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将九阡镇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食用菌产业链,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在谈到九阡镇扶贫产业时,分管产业发展的副镇长杨秀松坚定地说道。


  南板蓝根培养致富苗


  走进九阡镇石板村南板蓝根连片种植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群众热火朝天种植南板蓝根幼苗的景象。石板村党总支书记潘永贤介绍,南板蓝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同时也是石板村脱贫的重点产业,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快,一年能割两到三茬,村合作社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每亩地能够带来2000多块的利润。


  “这是我们村第二年连续扩大种植南板蓝根产业,在第一年获得收益之后,今年群众纷纷以土地入股或现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到村合作社当中来,我们在积极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不仅村集体经济扩大提升,也为村里的群众提供许多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潘永贤说道。


  “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收购,县里面专家还来田里面教我们种植技术,我们只需提供土地入股到村合作社,年底就可以分到几千块的分红,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这比我们种植苞谷强多啦!”石板村种植参与户潘永模笑着说。


  九阡镇充分利用专项扶贫资金,依托村级合作社经营主体,采取“国有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今年在全镇范围内种植1443亩南板蓝根。


  醇香白茶采出好日子


  正值采茶时节,来到九阡镇老树兜白茶基地,放眼望去,从山脚延伸至山头,一厢厢一层层茶树依山而植,一片片茶枝焕发鲜嫩的茶芽,采茶女穿梭其中,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茶场基地负责人石本力介绍,目前老树兜茶山共种植有2500亩,可采摘茶叶面积有1100亩。为了采摘之前的明前茶,每天到茶山务工人员约有300多名,大部分是当地群众,每人每天可采5斤左右的白茶,按照茶青每斤30元的劳务费计算,群众一天可收入100多元。


  家住九阡镇兰懂村雅总组的韦孟花,是连续3年到茶山采茶的“老师傅”了。她腰间挎着竹篓,灵巧的双手快速采摘,清香的茶芽便纷纷坠入竹篓之中。“不要扯、不能拽,只要芽尖,这样采出来的茶才是最好的。”韦孟花一边采茶,一边忙着叮嘱旁边的工友。


  九阡镇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海拔、气候非常适合白茶的生长,产出的茶具有“叶白嫩、脉碧绿、香鲜郁、味醇爽,形态美”的特质。白茶产业如今已成为九阡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兰懂村老树兜白茶基地、兰懂村岜了白茶基地、水梅村白茶基地。截至目前,全镇白茶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可采摘1.8万亩。近年来,九阡镇把茶园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将依山傍水的茶山打造成原生态茶旅一体化景观点,既可采茶品茶,又可领略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茶山土地流转有租金,家门口可采茶务工领工资,不少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九阡镇通过大力发展茶产业,带动了6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庭院经济鼓了钱袋子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可以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还可以改善和美化农村居住环境。九阡镇充分整合农户房前屋后闲散土地、水域空间等资源,围绕“美丽庭院、休闲观光、农旅结合”主题,建设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大力实施“七小”(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田园、小作坊、小养殖)庭院经济。


  有着“水懂三宝”之称的水懂村花椒、稻花鱼、田螺,在市场上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天然农产品,也是水懂村脱贫致富的法宝。水懂村土壤质地非常适合花椒生长,产出的花椒香味浓、麻味足,市场价常年在80元/斤以上,在水懂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花椒的习惯,目前,花椒种植面积达200余亩。


  在抢抓春耕备耕黄金时间里,九阡镇石板村小水叶组群众忙碌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今年,小水叶组在水田区域种植莲藕120亩、林下养蜂270箱,在路边屋旁增加花椒种植50余亩,在水资源充沛的水库投放10000尾鱼苗,并修建环湖骑行栈道,游客可骑行、赏花、垂钓、露营等。这不仅能促进消费,还美化了居住环境,鼓了群众的“钱袋子”。


  看到家乡越变越美,越变越富,小水叶组村民潘永直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和带动,现在我们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家就可以挣钱,还有专门的补贴,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哦!”


  九阡镇通过深入开展“一补三强”思想扶贫,坚持精神脱贫、经济脱贫协调推进。用水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发展思路,描绘发展蓝图,提振群众的勇气和信心,转变思想。引导群众运用花草树木、竹子等天然材料美化乡村,创建民风独具特色、催人勤劳致富的乡村人居环境。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实行农村门前三包责任书,开展卫生星级评比,设立“红黑榜”“曝光台”,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村容寨貌的治理中,形成垃圾定点处理、卫生人人参与、环境人人爱护的乡村卫生治理新风。


  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环境整洁靓丽,曾经的那个一出门便泥土沾满裤腿“脏、乱、差”的时代,早已日渐远去,迎来的是交通便利、干净整洁的新农村。


  通讯员 潘凤斋

责任编辑 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