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土家山乡扶贫工厂助力“中国造”走向世界

 制衣工人在一线生产。新华社记者汪军 摄


  走进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山区里的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生产。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比去年,春节过后大概推迟一个月才正式复工。”公司负责人付芬说,公司都是订单生产,服装大多销往韩国和美国,2019年公司产值大约有2000万元。


  付芬的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服装设计、加工、出口为一体的服装企业,目前主要生产棉衣和羽绒服。公司有10000平方米的制衣车间,目前解决大约200人就业,其中70%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每人每月的工资在2600元至6500元之间。公司免费提供午餐、晚餐和住宿,通过计件这样的灵活方式给大家支付工资。


  43岁的罗建国属于易地扶贫搬迁户,过去住在沿河县偏远的农村。迫于生计,他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打工近20年,一直从事制衣行业,技术方面已经非常娴熟。现在回到家乡上班,在付芬的公司里是新手们的“师傅”,每个月工资至少有5000元。


  “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心里很着急,公司恢复上班,心情都好了很多。”罗建国说,2017年从浙江温州回到老家,想着能够有更多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如今,家门口的工作有一份理想的工资,必须要好好珍惜。


  受疫情影响,过去不少外出务工的土家族村民,今年选择就近就业。“最近接到不少电话,他们过去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现在想来我的公司上班,目前公司设备和规模至少还能容纳400名员工,可以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付芬说。


  35岁的杨秀美来自官舟镇中华村上头湾组,去年在浙江嘉兴的一家服装厂打工,考虑疫情防控需要,加上外出务工没办法照顾孩子,今年就选择留在家门口上班。“我本来担心在家待久了影响收入,听说付老板的工厂招工人,就来这里试着上了两天班,工作很上手,单位包吃住,多劳多得。”杨秀美说。


  为稳定搬迁群众就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沿河县用补贴的方式鼓励就近务工。贫困户就近在扶贫工厂务工的,每月有400元就业补贴。目前,沿河县培育了恒泰源服装厂、博利莱鞋业等多家扶贫工厂。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