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冲刺90天,奋进我的县|沿河】烹一壶千年古茶,依山沿河尽芳华

微信图片_20200409113852.png


  趟过岁月的长河,古茶树如一本厚厚的史书,记载着贵州这片土地上百万年的故事。


  古有词人黄庭坚醉心“都濡”“月兔”,研膏如焙香,用诗煮一壶春味。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撰写,“茶出黔中,生思州、播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古思州,就是现在的沿河,地处大娄山脉东南麓和武陵山脉西北麓之间,位于湘渝黔结合部。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之要津”之美誉。


古茶树也有春天.JPG

春来,古茶树连片成幽


  在沿河县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古茶树有4万余株,集中连片的古茶园有20多个。千年古茶,连片成幽,色清味绝,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华光。古往今来,老树新芽,遍野芳香。


  数千年来,茶在沿河这片土地上延绵成片,沿河人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世居在这片土地的沿河土家族种茶、制茶、用茶,喝油茶汤,吃鼎罐饭,把茶文化演绎得丰富多彩。


  时至今日,这一片小小的茶叶蜕化为沿河金叶子。以古茶为依托,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和集群发展茶叶产业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目前沿河县生态茶园面积达到20余万亩,其中投产茶园达到14万亩。建立省内外销售点108个,产品远销国内外。茶叶产业涉及全县22个种茶乡镇(街道),156个行政村,22210户,75623人。


收获.JPG

采茶姑娘背篓里装着的,是收获后满满的喜悦


  沿河作为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千百年积淀的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溜子、薅草锣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霞光迸射。


  能歌善舞的土家儿女,每逢盛大节日,必着土家盛装,篝火生平,击瓮叩缶,弹筝搏脾,载歌载舞。土家山歌,乃西部民歌源头,高亢婉转的山歌调子,尽显土家儿女热情奔放本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乌江山水赛桂林。乌江山峡风光为武陵山区三大著名景区之一。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生存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地表经流稀少,峰丛、洼地、漏斗、溶洞、地下水、陡崖、石峰等溶蚀地貌及崩塌地貌发育完整。朱家洞位于麻阳河与马儿河汇合处的两河口,内有18洞天,洞内暗溪伏流,碧绿深潭,水洞相倚,石壁嶙峋,石乳、石笋、石山状物类人,百态千姿。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撑起贵州高原上第一面红旗。淇滩古镇、洪渡古镇、思渠古镇、后坪县衙,独具特色,各领风骚,彰显土家儿女智慧,沉淀土家千年文化。


  “藤怪树奇花,凉桥仙洞人家。”凉桥十八洞是一处奇异的喀斯特山水风光。天然凉桥、暗河、溶洞群、古树、竹林、吊脚楼,组合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景和水府龙宫实物图景。


古茶也有“身份证”.JPG

每一棵古茶树都有它自己的名字


  自古以来,土家族从野外随处而息到选择穴居、洞居,到住吊脚楼,不仅是居住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饮食文化的进步。


  那时,食物有了富余,需要有专门的地方储存保管。聪明的土家人选择了山区洞穴。再后来,人们懂得将食物晾晒、熏腊储存,倚洞而搭的竹木楼台就是土家吊脚楼的雏形,既能保存食物,又延伸了洞穴空间,减少了潮湿和虫蛇野兽侵害。现在,土家族吊脚楼及其内部的火铺、炕架等,当是那时土家居食文化的孑遗。干菜、风肉、魶肉、豆腐干、干辣椒等菜类以及包谷、红薯、洋芋和其他作物种子的晾凉和熏糗习惯,都是土家饮食文化的原始印痕。


  沿河又因乌江之惠,自古商贸云集,是渝、黔、湘、鄂边区物资集散地。解放前,沿河县城商号林立,饮食业亦空前繁荣。有口皆碑的有王尚贤的糯米包子、冉隆平的荞面、董老汉的油饼子,大席场老婆婆的糯米糍粑等。现在,沿河城乡都有的灰包豆腐、羊肉米粉、油糍酸菜、甜酒汤圆、牛肉汤锅、土家水席、沿河豆腐、麻糖酒水、糯米包子、浑浆豆花荞面等土家传统饮食,无不让中外游客闻香而赞。


  富饶的土地也孕育了勤劳的土家族,沿河土家食物多为自产。沿河沙子空心李栽培历史已逾百年,独特的地理环境依赖性使之独产、盛产于沿河自治县沙子镇,成熟后肉核分离,其肉质甘甜,清脆爽口而闻名于省外!油桐产量居全省第三位,为全国油桐基地县之一。主要品种是小米桐,桐籽含油率30%以上,榨取的桐油多为国际一级,清澈透亮,附着性强,是极好的天然涂料和化工原料。


采摘归来晒茶青.JPG

勤劳的土家族,品茶、用茶,将茶文化演绎得丰富多彩


  沿河白山羊、油桐、乌桕、中蜂蜜历史上被誉为“沿河四宝”。沿河白山羊是皮肉兼优的地方良种,长期放养于乌江沿岸及崇山峻岭中,肉质鲜嫩,膻味轻,谷氨酸含量高,营养丰富,素有山区“羊肉味精”之称。山羊板皮纤维组织细密,厚薄均匀,富有弹性和柔性,抗拉力强,是制作高档革制品的上乘原料,被列为免检产品,远销浙江、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享誉海内外。武陵富硒茶、塘坝香菌、金竹贡米、中药材、藤制品、菊芋、桑椹花生、苦荞酒等地方民族特产远近闻名。


  作为贵州深度贫困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沿河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而近年来,该县69万群众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按照“五个一批”扶贫战略,奋力决战深度贫困,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


  乌江河畔的沿河,一副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策划/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仪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梓颜

logo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郭睆秋

责任编辑/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