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贵州独山:产业上山 誓让荒山变金山

  “疫”后花开春意满,产业上山景色新。

  入春以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独山县各镇村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优化,在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积极创新产业发展途径,大力开拓产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了“向山要地”“开发荒山”“产业上山”的山地产业发展新路。


  水岩村: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动

  水岩村交林组附近山头,一株株新栽下的桑树苗正在迎风吐绿。来自风坡组40岁村民吴焕培,正带着好几个群众,熟练地操作着好几台小型旋耕机,在一条条梯带上翻地,松土,起垄。


  近两年来,吴焕培都在村平台公司“贵州商盛”带班管工,和乡亲们一起锄草施肥、修枝剪叶、采桑养蚕,每天工资100块钱左右。眼前这片高山桑园,就是“贵州商盛”今年春天新开辟的桑叶种植基地。


  水岩村是个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贵州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平台公司+种植大户”的形式,推进实施种桑养蚕,利用山间田坝发展了1000亩桑园,建起了10000平米蚕棚。同时,还以“平台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形式发展了刺梨900亩,以“种植大户+农户(农户)”的形式发展了茶叶1200亩,形成了桑蚕、刺梨、叶茶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山坡上的刺梨种植.JPG


  水岩村地处偏远,地形复杂,田地稀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产业特别是桑叶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对全村产业体系的整体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突破这一资源性发展瓶颈,今年春天,水岩村“村两委”和“尖刀排”深谋远虑,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当地丰富的荒山草坡和野地资源,决心开荒拓野,主动向山要地,建设高山产业基地,闯出全新发展路子。


  目前,全村已在交林组一带开垦出了1000亩荒地,并于近期完成了700余亩桑苗种植,桑苗间的辣椒配套种植也在紧张推进,一座座沉睡的荒山野地逐渐被愉快的劳动歌声所唤醒。基长镇党委委员、村第一书记孟凡科表示,开发利用好荒山资源,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降低了流转成本,还促进了生态建设,推动了绿色发展,将环境劣势有效转化为全新优势,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了更大空间。


  水岩村的数千亩荒山上,开垦利用力度还在进一步加大。村里已与贵州神玺集团签定了种植协议,将于4月上旬推进实施200亩辣椒和200亩毛豆种植项目;同时将依托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新建1000亩高山茶园,茶产业规模将达到2200亩以上;积极申报并建设完善产业路等配套设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依托一座座高坡荒地的华丽转身,水岩村将有效建立“春季菜茶制茶、夏秋采桑养蚕、冬季管护桑茶”的一体化特色带动模式,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有效促进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不断推进培养农民队伍职业化,全面释放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活力。

  北盛村:李子树头吐新绿

  下司镇北盛村陆家寨组村民何应群正在山头上查看她家李子苗的生长情况。今年春天,看到乡亲们都在开垦寨后荒山,何应群也不甘落后,一家人硬是在荒草丛中辟出了10来亩地,种下了600株蜂糖李苗。


  看着何应群家一株株李子苗在春风中吐露新绿,笔者忍不住夸赞她家的李子苗种得好,她却指着不远处另一片已经长到了一米多高的李子林说:“那一片种得最好,陆金礼家的,我就是跟着他家学种的!”


  陆金礼也是陆家寨组的村民,2017年底,他打听到安顺镇宁的蜂糖李种得很好,前往参观学习后,就打起了开发荒山种植蜂糖李的主意。2018年,陆金礼把家里十多亩荒山全都开辟出来,种上了500来株蜂糖李苗。试种成功后,今年春天他又垦出一片荒山,新栽了500来株李子苗,规模扩大到了20来亩。让陆金礼没想到的是,他的尝试种植,为北盛村打开了开发利用荒山的发展新路。


村民何应群在培土护苗.JPG


  北盛村经过近几年发展,推进实施了种桑养蚕和精品葡萄等产业,基本覆盖了村内大大小小各个坝区,现有田土的资源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一直在想法开拓全村产业发展新局面的村干部们,很快就从陆金礼开荒种植蜂糖李的尝试中受到了启示。在对全村荒坡野地资源全面摸底后,村里决定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向山要地”,推动“产业上山”,决心走出一条山地产业的路子来。


  经陆金礼引荐,村里组织干部群众和种植能手赴安顺镇宁县,对当地蜂糖李产业的发展环境、种植管理、销售渠道、市场影响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结合北盛村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将蜂糖李作为“产业上山”推广项目,并选取陆家寨组作为“向山要地”试点先行区。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里组织党员和大户带头种植,实施发展引领。村党总支书记王朝华在紫薇组一下子种了40亩1700株;来自陆家寨组的村委副主任陆金如也种下了50亩2000株。看到村干部带了头,乡亲们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开荒种植行列。


  在村里的组织推动下,陆家寨组一带今春已开出近2000亩荒山野地,组上20多户村民几乎都参与了垦荒种植,目前已种下了1300余亩蜂糖李,昔日无人问津的草坡头,成为了乡亲们眼中的金土地。


  据县民政局副局长、村尖刀排排长李季介绍,村里已围绕蜂糖李项目作好了进一步发展规划,将依托村内“日泉农牧”生猪养殖基地,利用有机猪粪资源,全程实施生态种植,着力培育绿色品牌,同时配套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推进形成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村里数千亩荒山草坡改造成为一个个花果飘香、生机盎然的山地产业带,最终走出一条集休闲观光、农旅结合、种养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

  旗山村:产业带布满荒草地

  百泉镇旗山村弄江组几位农技专家,正在向村民胡光勇传授樱桃种植的管护技能及病虫害防治要领。


  此前,胡光勇通过系列帮扶政策,搬入了县城附近的尧梭花园安置区,摆脱了贫困。但胡光勇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承包寨子附近的荒山草坡,先后种起了300多亩李子和100来亩樱桃,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


  入春以来,村里为开发这片荒山而申报建设的2公里多产业路已落地实施,极大地提振了胡光勇的发展信心,他打算进一步提升管护水平,将这片高山果园建设得更加生机勃发。


  在摆略组的一道山岭上,一株株桃子苗已长到了一米多高。村民吴志华正在查看桃子的挂果情况。吴志华肢体三级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垦了60亩荒山,先后种上了桃子和柑橘。看着桃树已挂满了绿油油的幼果,吴志华十分开心:“开出了荒坡,种上了水果,好日子就不愁啦!”


种植大户胡光勇在查看李子树挂果情况.JPG


  旗山村高山大岭,地形复杂,田土稀少,产出有限,很多寨子处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艰苦境地。近年来,该村通过对42个自然寨中的40个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帮助当地549户2166名贫困群众彻底摆脱了困境。为做好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保障工作,使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旗山村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产业上山”,发展山地产业,全力解决乡亲们的后顾之忧。


  据县工信局驻旗山村第一书记何永远介绍,近年来,村里充分盘活搬迁群众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现有资源,同时积极开发利用荒山野地,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土地流转、合作开发、入股分红等形式,推动发展经果林、公益林、中药材等各种绿色产业,先后实施了青梅2000亩、无患子800亩、松树3900亩、海花草300亩、精品水果500亩、中药材150亩、仿野生菌类231亩等十余个生态种植项目。


  如今,穿行在旗山村的山间林地,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高山果园或种植基地,成为当地一道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


  截至目前,全村共计开发利用荒山草坡8981亩,在山间岭上建起了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高山产业带,以活力四射的绿色生态经济,为所有搬迁群众创造持续稳定的发展收益,让他们的幸福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婷婷

通讯员 李启发

责任编辑/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