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看振兴生猪产业的“贵州实践”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影响下,生猪稳产保供成为关系民生的大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回复生产目标。


  在此背景下,今年,贵州将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大力振兴生猪产业,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尽快推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全省生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国生猪产业贡献“贵州实践”。


CshKQV6EXqOAPfJqAADXXfP7ch8763.jpg

  资料图


  贵州“打法”:强筋健骨,不断优化顶层设计


  振兴生猪产业怎么做、做什么、往哪儿走,顶层设计是关键。


  在贵州,政府、企业与农民,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汇聚一股力,集中力量办好发展生猪产业这件事。


  力量,来自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生猪保供,加强调配,抓好市场监管,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猪肉断档脱销和价格暴涨。3月,贵州正式成立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领导领衔,统筹推进全省生猪产业振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力量,来自全省生猪企业的团结一致——


  去年6月,贵州成立省生猪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成立协会有效地整合了我省生猪产业资源,进一步助推延长产业链,研发核心技术,释放企业动能,提升品牌影响力,保障我省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CshKQV6EXqKALMBpAAWNu29wqmw499.png

  资料图长顺县广顺镇四寨村贵州智源种猪繁育场


  力量,来自贵州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


  记者走进长顺县广顺镇四寨村的贵州智源种猪繁育场,那里一片繁忙景象。


  疫情并没有影响当地养猪的热情,村民张迎花说:“自从2月25日猪场复工,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九点吃饭,为的就是把猪照顾好!”


  据悉,全省生猪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此外,该种猪繁育场是长顺县生态农业全产业链项目之一,预计年出栏种猪4.5万头。截至4月1日,繁育场已有务工人员105人。


  干劲起,不松劲,春天的脚步由远及近。


CshKQV6EXqOAPV0JAACSeJJ4OD0840.jpg

  资料图养殖场内的剑河白香猪


  贵州“目标”:全产业链,生猪誓要走出大山


  按照全产业链思维,着力构建养殖、屠宰和精深加工完整的链条;出栏生猪1800万头,实现总产值565亿元;不仅要满足贵州本地需求,还要走向省外市场!


  这是2020年贵州生猪产业的发展目标。


  实现生猪产业发展目标,奋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州这样干——


  在扩群增量上拼搏攻坚,牢牢打好种猪繁育基础。


  3月26日清晨,我省首批引进的500头境外种猪,从法国专机运输抵达贵阳,由11辆专车运送至兴仁市“定居”。


  这500头法国种猪由德康集团斥巨资引进,每头均价约人民币4万元。


  如此大规模引进境外种猪,在贵州尚属首次。


  据悉,该批种猪来自全球最大的猪育种和人工授精公司之一的托佩克种猪公司(TOPIGS)。通过海关隔离检疫后,将承担集团黔西南州核心育种场组建工作,改良优化繁育体系。


  德康集团(贵州)有关负责人肖丽介绍,核心育种场在满负荷状态下,可生产纯种母猪4000头、纯种公猪2000头,可支撑年出栏超过2000万头的生猪产业体系,预计将让超过3万户养殖户受益。


  在提质增效上拼搏攻坚,让生猪成为我省接“二”连“三”的重要支柱产业。


  据《农村产业革命振兴生猪产业实施方案(2020-2022年)》规划,我省着力构建“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


  “1”是建立一个“省领导领衔(产业链链长)”的推进机制;“2”是推动千企(场)改造和千企(场)引进“双千项目”深度融合;“3”是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4”是强化龙头企业、专家团队、资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5”是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全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生猪产业是保障我省民生的重要产业。贵州将探索一条产业链条完整、一二三产融合的生猪产业发展新路,强力推进贵州生猪走出大山。”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CshKQV6EXqKAAIddAACyYt10jfM543.jpg

  资料图


  贵州“实践”:稳产保供,6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自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贵州以控猪、控肉、控宰、控泔、控运“五控”为主抓手,牢牢守住“疫情不蔓延成势”底线。


  去年年底,贵州生猪生产逐渐呈现逆势回温态势。


  形势向好,但仍要严防死守,更要下功夫稳产保供。


  贵州的选择是——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全省12个生猪产业发展重点县,实现产业集聚突破。


  日前,伴随着货车整齐划一的鸣笛声,贵州65个生猪产业重点项目在遵义市集中开工。


  这些项目中,有上海光明集团的1个“100万头”生猪项目、广州越秀集团的2个“100万头”生猪项目,也有温氏集团、德康集团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加盟。


  “经过审慎地选址,公司决定在黔东南州岑巩、锦屏、天柱、三穗和镇远发展100万头生猪养殖,目前项目已进入场评阶段,将按照‘边建设边投产’原则,加快投产速度。”光明集团贵州明春农牧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徐海锋介绍。


  “公司将在毕节市和黔南州建设各100万头的生猪生产和加工基地。今年在毕节市完成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建设,并适时推进毕节二期项目和黔南州项目。”广东越秀集团贵州风行公司副总经理陈炜说。


  据悉,6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3亿元,涉及饲料加工、仔猪繁殖、商品猪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等环节,建成后将新增生猪产能700万头,覆盖全省9个市(州)44个县,有效带动21万户70万人实现增收。


  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是关键。


  省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抓落实的全过程,创新思路抓落实,改进作风抓落实,超常举措抓落实,及时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单、责任书,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时段、每个节点、每个项目和每个责任人,以坚定的政治态度、精准的工作措施、正确的激励导向、严格的督办督查,推动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赖盈盈 邓钺洁

责任编辑/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