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沿河自治县:住上好房子 奔向甜日子

  3月26日,沿河自治县客田镇客田社区,攻坚队副指挥长田晓凤正领着驻村干部搬水泥、运砂石,帮助村民邱秀兵家硬化院子。


  “没有好房子,何来好日子?”田晓凤说,连日来他们抢抓时间补住房短板和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努力让群众生活更美、日子更甜。


  改善居住条件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度贫困县的沿河自治县,当前正聚焦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短板和问题,全力攻坚,逐一补齐。


  幢幢民居镶嵌在绿水青山间。房屋不再透风漏雨,村庄不再破败凄凉,沿河的土家儿女正沐浴着明媚春光,奔向甜蜜日子。


  不让一栋房子透风漏雨


微信图片_20200327180142.jpg

沿河自治县和平街道大溪社区乡村美景


  “我们的目标是,绝不让一栋房子透风漏雨,绝不让一户人家住在危房。”指着眼前红白相间的精美民居,沿河沙子街道鱼塘村的第一书记崔俊明话语坚定。


  2月初,沙子街道各村之间开展脱贫攻坚短板弱项交叉排查,鱼塘村共发现问题44个。逐一分析,其中涉及房屋透风漏雨问题占了20多个。


  东家门窗没有玻璃,西家板壁有缝隙,一个个细微问题,却是一件件民生大事。崔俊明带着攻坚队,根据问题逐一制定方案,围绕短板逐户进行解决。


  “过去房子破破烂烂,雨天时常漏雨!”鱼塘村80多岁的村民侯再华激动地说,他的几个女儿都已远嫁他乡,夫妻二人由于年事已高,房屋即便透风漏雨也无力修葺,如今攻坚队实施住房整治,他的家又焕然一新。


  对农村人而言,修房造屋是毕生梦想。对此,近年来沿河着力开展农村住房保障及农村环境整治补齐短板,对农村住房实行“应改尽改、全覆盖、零遗漏”。


  “我们按照顶不漏雨、壁不透风、门窗完整原则,坚决消除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现象。”沿河自治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同步改厨、改厕、改圈,确保危房改造对象户实现房屋安全,功能齐全。


  要让每一个村寨有花有景


微信图片_20200327180056.jpg

村民田贵权的美丽院坝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诗中景象,也是沿河自治县和平街道大溪社区的乡村美景。


  记者在该社区的爱群组见到,古朴精致的土家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连户路连着家家户户,一盏盏路灯挺立在院边路旁,房前屋后有花有树,处处干净整洁。


  村民田贵权夫妇坐在院子里,享受着温暖和煦的阳光。但说起过去,田贵权直摇头。他说,一到下雨天,出门走几步,便带着一身泥回来,年轻的村民都不愿意在村里居住,就连他的三个儿子也常年在外打工。


  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村居环境整治,把倾倒的木房旧屋扶正修牢,将破旧的牛棚猪圈拆除,整个村寨让人眼前一亮,实现美丽蜕变。


  据介绍,今年来,沿河自治县组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专班,对影响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和影响公共安全的农村闲置的不安全房屋,以“对标对本、因户施策、边排边拆、限期拆除”的原则及时拆除。


  同时,结合“四改一维一化”等惠民工程,各村脱贫攻坚干部挽起袖子,提砖、堆柴、拆牛栏、抬泥浆、编围栏,抢抓时间比速度,掀起人居环境综合大整治,努力让每一个村寨干净整洁,而且有花有景。


  “如今雨天出门,脚上基本不会粘泥。晚上出门,也基本上不需要手电筒。”看着眼前景美如画的新家园,田贵权乐呵呵地说。


  让文明新风吹进农家院


微信图片_20200327180020.jpg


  走进沿河自治县甘溪镇沙坝村,法制常识、邻里和睦等故事被绘制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把村民家的白色墙壁装饰的格外动人。


  “住房安全有保障,村容村貌变美了,还要让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脱贫志气。”沙坝村党支部书记杨爱国说。


  随着住房安全保障的短板不断不齐,乡村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激发村民斗贫激情成为有一个关键。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不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并通过实施“送文化”“种文化”“养文化”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沙坝村持续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婆婆”, 使“最美”成为全村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人人争做模范,户户竞相脱贫的浓厚氛围。


微信图片_20200327180159.jpg

沿河沙子街道鱼塘村


  大溪社区每个村民组群众自发选出5至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组建村民自治理事会,让村民对自己的事情有效进行组织、管理、监督、服务,适时进行评比。


  如今,沿河自治县许多乡村不仅有颜值,还颇有气质,引的一批“归雁入巢”,带领村民战贫困、奔小康。


  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的大溪社区村民田永辉,今年选择留在家乡,他在家门前流转土地修建鱼塘,准备带领村民发展水产养殖业增收致富。


  此外,该县还致力于充分发挥文化环境、民俗风情等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传统村落等特色村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农旅一体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聪 施平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