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直接经济损失较前5年均值减少56%! 去年贵州自然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1.jpg

  3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2020年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19年,贵州在全国实现了多个“率先”,创新建立了适应“大应急”需要的自然灾害防治的体制机制。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前5年均值减少56%,实现了新时代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良好开局。


  2019年,是贵州省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新的指挥体制下运行的第一年,也是各成员单位适应部门职责调整、奋力推进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第一年。


  这一年,贵州建立了适应“大应急”需要的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各地及时调整充实减灾委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健全了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军地协同、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指挥组织体系、救援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和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模式。并在全国率先修订印发《贵州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率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条例》立法试点。


  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体系。在全国创新建立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应急值班值守会商制度,利用防汛、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实时分析研判自然灾害风险,做到早研判、早预警、快响应、早转移,精准指导各级提前组织群众转移避险8.22万人次。同时,贵州自主开发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为全国贡献了“贵州方案”。


  建立了自然灾害防治协同工作机制。贵州创新构建了坚持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防、抗、救”联合会商机制、灾害应对协同联动机制,与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作战局、武警贵州总队建立军地协调联动机制,与40家单位、企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协同联动合作协议,向20个行业领域的66名专家颁发证书。


  建立了及时统一的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指南》,明确了自然灾害现场救援处置的工作手册和操作规程。减灾委和防指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监测预警、工程调度、抢险救灾、物资保障等方面密切配合、有效协同,成功应对了水城县“7.23”特大山体滑坡、主汛期13轮强降雨导致的暴雨洪涝和沿河县“10.2”地震等自然灾害。


  切实降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副高偏强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农作物绝收面积、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较前5年均值分别减少7%、55%、40%、56%。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军

责任编辑/赵飞羽